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日电 题:教育合作见证中非风雨同舟五十年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在北京大学门口的报摊上,安托尼买了一份报纸。“这几天,我最关心的就是有关中非合作论坛的新闻。”二十五岁的安托尼来自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正在北大攻读人口学,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在坦桑尼亚的时候,安托尼最想学的专业是新闻,但来到中国后,他选择了人口学,他觉得非洲更需要这个领域的人才。“感谢中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否则我没有足够的钱来留学。”安托尼说。
像安托尼这样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非洲留学生,遍布北京的很多高校。在去年十一月举行的中非教育部长论坛上,中方承诺,在今后五年内,使非洲国家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人数在去年的一千二百人的基础上增加一倍。
一九六0年,周恩来总理做出批示:“非洲地区要求派遣留学生来我国学习,我们应该接受安排,并应专设机构。”当年九月,“非洲留学生办公室”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设立,拉开了中非教育交流的序幕。目前,中国已同五十多个非洲国家建立了教育交流关系,双方的教育往来也从最初的互派留学生,发展到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走在被誉为“小联合国”的北京语言大学校园内,经常可以遇到黑皮肤的非洲学生。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介绍说,学校建校四十多年来,先后为非洲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四千多名留学生,他们大部分人回国后已成为非洲各国的栋梁之材,在政治、外交、经贸、文化、卫生、教育等领域成为中非友好交流的使者。
北京语言大学还不断加强与非洲各国教育机构的联系,与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突尼斯布尔吉巴语言学院等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目前正在实施的合作项目有近十个。学校每年向非洲十几个国家派遣汉语教师,帮助那里的学生学习汉语。
中国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司长曹国兴表示,近年来,中非加强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的合作。迄今,中国共在二十五个非洲国家开展了近六十期援助项目,建立了较为先进的生物、化学等专业实验室二十三个,共向三十五个非洲国家派遣了五百多名专业教师。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非洲国家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为非洲国家举办各类专业研修班。中国有二十多所知名大学与非洲的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
随着全球“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汉语教学成为中非教育合作的重要方面。去年底,非洲大陆的第一所孔子学院落户肯尼亚内罗毕,截至目前,中国已与非洲的六个国家合作建设了六所孔子学院。
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许琳说,中国有关方面将尽力支持非洲人民学习汉语,使孔子学院成为连接中非友谊的一座新桥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