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提要:美国希望黎以冲突能够带来“一个不同以往的中东:一个新的中东”
持续两周的黎以冲突使国际社会几乎处于分裂的边缘:美国声称以色列有权自卫,还否决了安理会要求以色列停战的决议。而更多的国家则要求以色列约束自身的军事行动,以免“防卫”过当,造成更大规模的人道主义悲剧。阿拉伯国家更是纷纷谴责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还提供1亿美元援助黎巴嫩。一时间,阿以关系再次引起世人关注,中东危局重新风生水起。
其实,真主党的袭击和绑架活动,在阿以关系史上是非常常见的,是双方仇恨和利益争夺的产物,是阿拉伯国家常规军事活动失败之后的一种替代。奇怪的是以色列背后的那个国家——美国:截至2006年7月13日,美国在安理会共动用否决权81次,其中70%与保护以色列有关,有时是美国一家否决其他所有安理会成员的意志。在最近9次的否决权使用中,美国独占8次,其中7次与巴以冲突有关。另外,尽管以色列的人均GDP高达18000美元,但是美国仍然每年给予其30亿美元的援助,对美国对外援助总额的1/3。以色列每人每年可从美国得到大约500美元,超过很多落后国家的人均年收入,这还不包括美国以象征性价格出售给以色列的大量武器和技术。
所以,考虑到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在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方面的比例,以及双方在军事力量方面反方向的不成比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阿以冲突,其实是阿拉伯世界与美国冲突的代名词,以色列是作为美国在中东利益的维护者和桥头堡,才能在中东生存的。正如美国人自己所言,美国之所以支持以色列,是因为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真正民主的国家”,“坚定不移地捍卫宗教自由和保护圣地”,“是美国最忠诚的朋友”。
这样,理解巴以冲突、黎以冲突的关键就是美国的中东政策。长期以来,虽然美国长期试图将自己打扮成中东事务的中立调停人,但是其中东政策的核心只有两个:一是保障以色列的绝对安全,因为它是美国在中东的超级“航空母舰”;二是维持阿拉伯国家的分裂状态,不使任何国家有能力垄断中东的石油资源。
事实上,这两个目标是相辅相成的。要知道,当上世纪60年代纳赛尔主义在中东风头正劲时,是以色列在1967年“六·五”战争中打败了埃及和叙利亚,终结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复兴之梦,为美国分化阿拉伯世界提供了可能。此次真主党绑架以色列士兵的事件,与以色列经常从事的定点清除和其他军事行动相比,很显然是一件小事。但是美以却试图借此大做文章,其中必然包含着更大的战略企图。
经过数次阿以战争、巴以冲突和两次伊拉克战争,阿拉伯世界已经是千疮百孔。埃及已经上了美国的船,伊拉克内乱不休、前途未卜,其他国家则严重分裂。阿盟的紧急外长会议,连个一致通过的决议都搞不出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感到借以色列之手改造中东、至少是改造黎巴嫩政治局势、打击真主党并间接打击叙利亚和伊朗的时机来临了。
所以,正如赖斯访问中东前所言,美国希望此次冲突能够带来“一个不同以往的中东:一个新的中东”。而被美国列入新中东之列的,是沙特、科威特等亲美国家,而需要被改造的老中东,则主要指黎巴嫩、叙利亚和伊朗。这就传达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信息:所谓老中东就是时而反抗美国意志的中东,所谓新中东就是顺从美国意志、并保持分裂制衡状态的中东。因此,人们不难看出,美国优先希望看到的是保持对中东事务的主导权,而不是中东能否实现真正意义的公正与民主,甚至连和平的呼声也都显得可疑。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作者:张家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