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香港诗人笔下话房奴:也许摆脱买房梦才是自由人

2006年09月29日 14:48

    漫画:背着房贷过日子 中新社发 任士可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香港,一直就地狭人多、寸金尺土。从贫寒到富庶,住屋严重不足一直如影随形,困扰民生,并无处不在地呈现了一般小市民,毕生追求这种所谓“要有瓦遮头”或者“在香港最紧要有个窦”的挣扎与梦想。这一种梦想由三十年代、或者更早,一直伸延至二千年,以下所举的诗歌作品,大概可以直接或间接也反映了他们上述的张望。

  

  曾经一间房五对夫妇连独身汉

  我翻查资料,最早在《红豆》(1933)上读到陈江帆的《公寓的夜》:“祇容一人居的空间,我们三个同居者占领着,寝榻是每一个的宿处,将我们聚集又隔绝。白天我们是少有相见的,而且并不相识,黑夜会将我们挤在一团——三个还是陌生的灵魂。”

  陈江帆所写的是公寓的挤逼,其实,“祇容一人居的空间,挤住三个陌生的灵魂。”已经算是不错的居住环境了,袁水拍在《后街》(1939九龙)所呈现的不人道居住情景,更加令人难以相信:“大家都是穷鬼,/……/一间房五对夫妇连独身汉,和独身女子和各种年龄的小孩。”当时“七十二家房客”的旧楼居住情况真是比比皆是。

   对于这样的住屋,有些诗人予以批判,如舒巷城的〈十行〉:“多少个深夜/我的稿纸上的灯光/映着母亲的瘦脸,皱纹/在这个寸金尺土的地方/我们工作/于营养不良的空间/……”

  

  摆脱买房子噩梦 做自由人 

  香港住屋的情况,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改善中。七八十年代香港经济起飞,居住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当时兴建了大量的公屋、居屋,基本上解决了房屋不足的居住问题。

  我说“基本上”,是因为直到今天,深水埗的旧区仍存在板间房与笼屋的居住情况。但当大多数的市民都把毕生的积蓄都押在一间房子的时候,房子的价值竟然一夜之间就消失了。

  香港有些诗详述了从买房子最初的喜悦,到金融风暴后沦为负资产的失落,最后寄望于“孩子总有一天会在风雨中长大”。钟国强的〈房子〉中有描写:“房子是我的,在银行夸饰的信笺/和地产代理频繁更换的广告之间/我感到房子的实在,就像蜗牛感到壳/敲下去有金属的声音。

  我慢慢走着/抬头向前望去,感到金属愈来愈轻/愈来愈轻,慢慢,向着膨胀的天空飘升/房子不是我的,是银行的/我可以在屋里多走几步/好把想不透的事情想得透彻/……”

   我上述对房子的勾勒──从三十年代到二千年,当然有嫌粗糙,甚至不是居住问题的主流,比如说木屋、石屋、艇屋、公屋与居屋的环境又如何?但诗始终不同于散文与小说,点到即止,比较偏向于感性。然而,也正因为写得集中与感性,所以容易动人与记忆。从诗歌角度去探讨一个社会问题,我想,还是有他特殊的意义。

  然而,当大部分香港人都变成房子的奴隶时,我们是否须要作出反省,也许只有摆脱了买房子或买更大房子的噩梦,我们才可以做一个真正的自由人。

  (来源:香港成报 作者:关梦南)


 
编辑:杜燕】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