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日电 香港回归是国家之大事,香港《大公报》刊发韩静霆的文章回顾关于当年回归盛事的二三事。全文如下:
香港回归是国家之大事,我们早早就开始策划这个活动的大型演出了。
记得那年冬天,北京市政府秘书长朱祖朴和北奥集团董事长陆健康先生,约了我和舞蹈学院院长及著名舞蹈家潘志涛,我们聚到颐和园的藻鉴堂,晚上便开始侃了起来。那时,大型活动才刚刚起步,除了团体操以外,大型活动还非常少。我们聊着,喝着北京二锅头,吃着涮羊肉,次日清晨起来一看,一片白茫茫的大雪从天而降,整个颐和园银装素裹,只见白白的雪地上踏出我的一行脚印。那时,我们踌躇满志,觉得能够参与这么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深感骄傲自豪和责任重大。
经过许多次讨论,我们确定要在体育场举行一个近万人的表演,来体现这一历史盛事。当时,我写了两首歌曲,一首是《明月出香江》;另外一首是《团聚》。《团聚》是由刘德华、巩俐、刘欢、彭丽媛等大腕歌星一起来演唱。其作曲一,为年轻指挥家许知俊;另一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陈丹布。
为此,我还到香港去考察了一次。那时去香港对我而言乃人生第一次。我的护照签的出关地点是深圳罗湖,可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买了北京往香港的飞机票,和北京政协主席、陆健康一行三人一起到了机场,办好了登机手续。过关的时候我被挡住了,我说我们三个人是一块的,但是对方说不能放行。怎么办?我只好出来,退了登机牌又买了去深圳的飞机票。飞到深圳,然后一个人出了关,还真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味道。先从罗湖坐火车到九龙,再打车去港岛香格里拉,可我这大陆普通话听起来似乎不怎么样,好多的士都不拉我,等了好久,总算打到车这才到了港岛香格里拉。多年以来,出门都有人送、有人接、有人陪,那一次,一个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对我而言,还真是个新鲜的体验。九点多到了酒店,虽然旅途有点疲惫,还是感到很兴奋。
次日夜晚,我们到了香港山上的制高点去观赏慕名已久的维多利亚海港,那灯火通明的景色真是太美了,着实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自由之都,一个叫人目不暇接的繁华之都。
当时,我们去找巩俐,希望她能参加这样的一场演出。我们约好了在酒店见面,如果在内地,见到巩俐这样的明星一定很多人围将上来。但在香港,却非如此,人们都太忙了,忙着干自己的事情,所以不太追星。我们交谈了将近一个小时,谈兴很浓,巩俐还希望我写的西施角色能够由她来扮演。回归的晚会上,她来了,在巨大花车上唱《团聚》这首歌曲。
在香港,我们还去拜访了一户人家,他们居住在山上的豪宅,不过一百平方米左右,据称一年的租金要高达一百多万,这在内地简直难以想象,但他们却生活得很好,也许正是这样的高消费,才激励着香港人不断往前赶。
也巧,我的书正好在那个时期在香港出版,我就顺便拜访了这个出版社。万万没想到,这个出版社只有两个小房间。满满当当的书,满满当当的人,几乎没有什么空隙。他们生存和工作的空间比起北京来说要小得多了,但你能深刻体会到人们在那样的空间,每天都在赶路一般的积极进取精神。拥挤的香港似乎只有在高楼的缝隙中才能看到蓝天。但香港却能建设成这样繁华与兴旺,是一代又一代香港人努力的结果。
能够在香港回归的那个特定时期去采风,去了解香港人的生活,既高兴又难忘。十年过去了,香港的温度、香港的声音,依稀还在昨天。时至今日,他们唱的我那首《团聚》的歌词都有点记不得了,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在那条花船之上,香港和内地的演员在同一条花船上唱着一首团聚的歌,是呀,我们终于团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