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9日电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的有关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对此,有关专家表示,亟需提高调控政策有效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说,现在还没有必要做全面的调整,但要及时微调,当务之急是要提高调控政策措施的有效性,确保其能够落实。否则,不断开出药方,病人不吃,也没有用。
范剑平说,现在,国外已经提高利率控制货币的流动性,世界经济在明年很有可能会减速,首先受阻的就是中国的出口,并引发一系列的影响。“谈到这个问题,很多人会反问:第一,储蓄这么高,不投资干什么?第二,投资下来产能这么大,不出口怎么办?的确,高储蓄率带来高投资率,高投资率带来高出口率,这导致经济增幅过快。解决这个循环,必须要解决中国的高储蓄率问题。要注意,现在高储蓄率不仅仅是老百姓的储蓄率高,政府和企业的储蓄率都在大幅度的上升,政府和企业在宏观收入分配过程中,政府和企业获得了过多的份额,并将其转化为投资能力。”
范剑平表示,归根到底这是分配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调整中国的宏观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的份额;同时,调整政府和企业的支出结构,政府要增加对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的投入,企业要承担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称,中国一直在提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否改变一下这种提法,将“稳健”概念具体化,明确提出:货币政策从中性转向紧缩;财政政策上,规范地方的融资行为,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券,减轻商业银行和政府的压力;同时,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加大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方面的投入,让居民敢于消费。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华如兴指出,政府财政政策要实现三方面的转型:第一,从扩张型的财政政策,转向为略加收缩型的财政政策;第二,从建设型的财政支出转向公共财政型的财政支出,加大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方面的投入,让居民敢于消费;第三,从为城市服务的财政,转向扩大为农村服务的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