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6日电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中国的分配矛盾和生产过剩矛盾并没有消失。分配矛盾导致生产过剩,生产过剩导致出口增长,出口增长导致贸易顺差扩大与货币流动性增加,这是一条紧密相关的线索。分配矛盾和生产过剩矛盾仍需关注。
报道指出,生产过剩的程度可以用银行体系的存差来反映。2005年贸易顺差为1018亿美元,约相当于当年国内储蓄净剩余的30%。由于贸易顺差仅吸收了国内产出剩余的不到1/3,国内的生产过剩现象仍很明显,表现在今年的经济运行,就是CPI与PPI指数的下行。如果今年的存差新增额保持去年的增长幅度,即使贸易顺差额增长到1500亿美元,也仅相当于国内储蓄净剩余的20%,所以绝不能认为中国面临的过剩矛盾已经缓解了。
目前有许多关于加息的主张,如果以上的分析有道理,则中国的生产过剩矛盾并没有解除,除非贸易顺差继续放大到足以消除国内过剩矛盾,否则就不可能出现持续的经济高增长,如此用加息来抑制“过热”的道理就是不成立的。
今年前5个月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了1061亿美元,同比多增了250亿美元,其中贸易顺差多增169亿美元,利用外资多增仅有6亿美元,其他30%就是新增流入的"热钱",主要还是因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减。
在美元进行第17次加息后,人民币与美元的息差已经拉大到3.3个百分点,大大提高了炒人民币升值的成本,有利于阻止热钱的继续流入,而加息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是不可取的。
有些人认为用央行票据方式对冲外汇占款投放的规模太大了不好,然而,这样操作有何不好?"对冲"的成本是收购的美元利率收益与人民币利率收益的比较,而目前美元与人民币的利率已经很大了,对冲的结果是中国央行取得了净收益,没有什么不妥。所以不管加息是为了抑制过热,还是为了减少对冲操作的负担,都是没有充足理由的。(王建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