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0日电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发改委主任马凯日前表示,中国应当加快石油储备,重点抓好第一、二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项目建设。据悉,负责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相关运作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的运作将类似国储粮、国储棉模式。”
石油业内人士说,就储备经验来讲,国储粮和国储棉已经有运营10多年的经验和做法,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很可能借鉴。但从石油这个定价国际化而且越来越依靠进口的特殊商品来说,国家石油储备中心会面临波动的国际油价和外汇管理等特殊问题。
目前,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是以国有独资公司的身份“受国务院委托进行粮食和棉花国家储备的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中储粮总公司还享受国务院确定的国有大中型重点联系企业的有关政策,在国家计划、财政中实行单列。
在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成立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负责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机构编制内有一个石油储备办公室。据业内人士称,能源局和储备办是“两块牌子,一个机构”,而正在筹备成立的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将是一个公司,石油储备办公室是一个政府部门。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的重要性将超过石油储备办公室。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式成立后,将接管那些建成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将一举管理数十亿乃至数百亿美元数量级的石油物资。
中国的石油储备工作从1993年开始酝酿,到2003年中央正式批准,前期工作一共花了10年的时间。2004年,首批四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正式圈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分别是镇海(浙江省宁波市)、黄岛(山东省青岛市)、岱山(浙江省舟山市)、大连(辽宁省大连市)。
2004年6月,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基地开始建设。中石化、中石油和中化这三大石油集团受国家委托,负责工程总体建设。目前在首批四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镇海和黄岛项目的建设由中石化负责,岱山项目由中化负责,大连则由中石油负责。
“我们不是业主,我们类似房地产中的建筑商,财政部是投资者。”一位石油公司人士称。
业内人士认为,对石油储备基地的后勤管理和服务也可能委托这些石油公司来运作,但涉及储油的数量、方式和时机等主要运营将由国家石油储备中心负责。
据了解,镇海将是第一个可以投入使用的储备基地。该项目建设52座储罐,目前已经基本完工,届时可以储备520万立方米石油。
一位国际石油交易商说,在先期的储油操作上,如果操作得当,中国进口或者从国内获得油源并不会造成市场的波动。
中国目前进口石油1亿吨左右,而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总共规划了三期,其储量安排大致是:第一期1000万至1200万吨;第二期2800万吨;第三期2800万吨。“每年或分摊到每个月的进口增加比例是很小的。”这位石油交易商说。
预计2007年至2008年,大连、黄岛、舟山其他三大石油储备基地将陆续竣工。四大基地建成后,总共能形成约10余天消费量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再加上全国石油系统内部的商用石油储备能力,中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将超过30天。
目前,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状况并不乐观。以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为主进行的商用储备,总数量不超过使用21天。而已经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美、日、德、法等发达国家,政府储备加上民间储备,可分别满足其158天、161天、117天和96天的石油消费。
由于国家是石油战略储备的主要投资者,进一步通过立法来建立政府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的机制,才能充分发挥石油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达到国家石油储备的总体目标。业内人士认为,为使石油战略储备顺利建成,相关的石油储备法或条例的制订显得非常必要,但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先做再立法完善。
现在,第二批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工作已启动。(林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