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6月份贸易顺差14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为连续第26个月实现贸易顺差,这推动1至6月贸易顺差达到614.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4.9%。
原料市场波动的影响
中国的巨额顺差已经不让人吃惊,让人吃惊的是,在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都受高油价困扰,导致贸易赢余减少,逆差增加的时候,中国的贸易顺差竟然丝毫不受影响,甚至连增速都没有减慢的迹象,为什么呢?
巨额的贸易顺差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特征。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中国的对外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并且加工贸易到目前为止依然有利可图。加工贸易适应了中国庞大的从业群体的自身特点,增加了从业者的收入,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第二,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发达国家几乎绝迹,中国接受的是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但劳动密集型产品大部分为生活必需品,发达国家的进口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因此,中国的贸易顺差才不断扩大。
近期贸易顺差的扩大,还有另外三个因素。首先,国际市场上原油、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提高了发达国家出口到中国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成本,导致中国进口减少,而中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受此影响不大。其次,由于加工贸易增值不断提高,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流向制造业。贸易顺差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外资企业的出口。再次,近年来美国扩大了对华禁售产品的种类和范围,特别是军转民用技术的出口限制。进口减少也是贸易顺差增加的重要原因。
顺差的两难后果
不断增加的贸易顺差增加了贸易摩擦,也让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一般来讲,顺差的60%会转化为外汇储备,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增加。
也就是说,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反而会进一步增加中国外汇储备,使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不降反升,这点确实让人意外。
如果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中国很可能落入“麦金农的两难”。按照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对东亚地区的高储蓄两难问题的分析思路,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外国会抱怨本国的贸易顺差是不公平的,是由于高储蓄国家被低估的美元汇率造成的。
而另一方面,本国的美元持有者则会担心对于本币的升值期望不断加强会带来持续的本币购买,最后导致本币升值。在这两方面的持续作用下,本国的利率会不断下调,最后接近于零。在这种条件下,政府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不断升值就会导致严重的通货紧缩,直至最后陷入零利率下的流动性陷阱,正如1970年代以后的日本;而如果不升值则会引发外国的贸易制裁。
虽然麦金农教授所说的抛售美元购买本币的现象还没有出现,但这不等于问题不存在,中国人正在用不断增加人民币储蓄的方式带给人民币升值压力。
中国如何应对压力
解决贸易顺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调整国内的结构问题,即减少储蓄或增加投资。另一种是通过升值减少出口或增加进口。从长期来说,调整国内的结构问题才是缩小贸易顺差的根本出路。但是,改善储蓄和投资结构绝非一日之功。
从近期来看,贸易顺差的扩大无疑增加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执行难度。目前,预期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人民币对美元数次“破八”,升值压力越来越大。但升值带来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汇率问题包含两个方面:平价和体制。如果没有银行和外汇体制的改革,中国的汇率体制本身不能被贸然改变。也就是说,人民币在近期断无大幅升值的可能,那么缩小贸易顺差,减少外汇储备,目前最好通过增加进口的方式,这也符合中国和美国等出口国的共同利益。(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