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二环路朝阳门立交桥西南侧,有一片与周围景色极不协调的时建时停的工地,那就是当年京城名噪一时的北京森豪公寓。该楼盘楼书标注的每平方米起价为2500美元,商铺更高达3500美元。这座当时定价远高于周围楼盘的公寓在开盘后不久就宣称已销售一空。楼还没盖完,横财就已经赚到手,令业界人士侧目。
然而,令人大惑不解的是,这座楼盖着盖着就盖不下去,先是工程进度放缓,最后停工了,终成京城著名的烂尾楼。
2005年国家审计署一纸审计报告解开了人们心中的谜团:北京森豪公寓开发商利用虚假按揭骗取中国银行北京分行6.45亿元贷款。原来,这家公司压根就没有卖出一套房子,而是伙同律师和银行工作人员精心导演了一出大戏。
根据司法机关的调查,2000年12月至2002年6月间,中国银行北京分行零售业务处副处长徐维联等3人在审批森豪公寓和华庆公寓房地产项目发放个人住房贷款过程中,先后向257名虚假贷款申请者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共计7.5亿余元,造成银行损失贷款本金6.6亿元。
值得深思的是,该案的关键人物之一是原北京城市商业银行的展览路支行的行长,他在任期间因非法放贷被判刑入狱,还未刑满,就被非法放款的既得利益者北京森豪公寓开发商高薪聘为董事长助理。正是这个人利用在银行业的关系搞定了中行北京分行的有关负责人。我们认为,在法律上,银行职员职务犯罪人在刑满后应增加市场禁入条款,除不得在金融机构任职外,也应禁止其在相应可获非法利益的机构任职,否则,对该等职务犯罪人缺乏震慑力,有纵容犯罪之嫌。
据一位业者称,为制造热销假象炒高房价为获取超额利润而囤积房源,利用虚假按揭从银行套取贷款,是很多开发商和炒房团的最常用的法宝,也是公开的秘密。甚至有个别开发商更是把开发房地产项目当作骗取银行巨额贷款的道具,非法洗钱转作他用,人为制造烂尾楼,然后逃之夭夭。
作为资本的坟墓,每一栋烂尾楼的背后都有着黑色的故事,而银行则是绝对的悲剧主角。现在烂尾楼的集中地从最初广西北海和海南等地,迅速向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扩散。广州、上海和北京等地日益严重的烂尾楼问题正在困扰着当地的政府决策者。日前,北京有关部门提出在2008年消灭全市包括民源大厦等在内的所有的烂尾楼受到广泛质疑,因为该部门仍然把解决烂尾楼的希望寄托在对当地楼市不合理预期的基础之上。
和上海浦发银行陆家嘴支行虚假按揭贷款一样,北京森豪公寓案不是个案,它暴露出了发育不良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对脆弱的银行业监管的严峻考验。假按揭骗贷究竟吞噬着多少银行资本,相信会随着北京一系列骗贷案的审理引起更多的关注,会随着银行监管部门和各大银行自查工作的深入而水落石出。
近几年来,内地房地产市场的恶炒严重背离了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对经济的健康运行构成了威胁。毫无疑问,房地产商是始作俑者和既得利益集团,而带有严重投机心态的所谓炒房团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方面,在胡润内地富豪排行榜上,房地产大亨们占据了不少的席位,成为独有的中国现象。另一面,各大商业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激增,越来越多的烂尾楼转到了银行名下。是内地的房地产开发存在暴利,还是只是财富的转移——从银行的口袋转移到了房地产商的腰包?这是个值得管理层思考的问题。
我们还需特别警醒的是:地方政府仅仅盯着日益增加土地出让金,把高楼的多寡作为政绩的考评指标,是短视的。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规范房地产市场,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无疑是紧迫而又明智的选择。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马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