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1日电 今年前7个月,在北京150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中,有超过半数,也就是834亿元属于“民间投资”。《北京日报》记者采访中发现,这些“民间投资”来自非国有内资企业,其中将近80%涌入京城的房地产市场。
据悉,1至7月,北京市民间投资的资金规模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三成,明显高于固定资产投资24.6%的增幅。“民间”何时有了这么雄厚的资金实力?民间投资活跃又会带来怎样的问题?
“民间资本”77%进楼市
既然是企业投资,为何冠以“民间资本”的名称?“在我们的统计中,固定资产投资来自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两个渠道。在非国有经济投资中又有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和非国有内资的区别。也就是现在俗称的民间投资两类。”北京市统计局工作人员表示,外地私营地产大鳄在京开发房地产项目的投资也被算在北京民间投资的数据内。
根据统计部门的数据,今年前7个月,北京“民间投资”资金中高达77%流入了京城的房地产市场。按照这一比例计算,民间投资房地产的资金量为642.2亿元。而在此期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97.6亿元,民间投资的比重超过80%。值得注意的是,民间投资已经在过去1年中快速“扩容”——去年前7个月的增幅仅为不足11%,今年就达到了29.8%。
银行资金“变脸”入市
目前,北京本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大多数属于国有及国有控股的范畴。即使这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向房地产市场内投入1分钱,快速增长的“民间投资”也能为京城房地产市场提供足够的能量。
这些私企为何具有如此雄厚的资金实力,除了房地产市场,这些钱就无处可去了吗?在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看来,这些投资名为民间投资,其中却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银行贷款。“房价一直在升,消费者把买房置业当作投资保值的方式。他们只要付出10万元左右的首付,就能当上房东。想以房养房、以房养老的人增多,也造成了住房供应的紧张。”把越来越多私企拉进房地产市场的,正是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和不断高涨的房价。
“民间资本”应严控
“资金和土地是最有效的‘闸门’。”肖金成认为,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也要把握好分寸。房地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只能在规范管理上下工夫,但不能过于紧缩银根,否则将加剧市场的供求矛盾。目前,与控制供给相比,通过提高首付比例等方式减小需求更重要。如果个人首付的比例提高到50%,不但可以降低银行风险,也可以压缩购房者的非理性需求。
“严格地说,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房。政府人为压低房价,是帮富人的忙。”肖金成表示,投资房地产是一种市场行为,不应过多指责。但政府应该通过向低收入人群提供廉租房、对租金进行补贴等方式,实现供求平衡,达到“居者有其屋”的目的。(杨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