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集资建房的温州模式
疑问1:市场倒退?反社会分工?
有网友认为,个人集资建房是畸高房价迫使部分个体结盟,是一种“反社会分工”的事物,在生产专业化、集约化的今天,并不可能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
温州个人集资建房项目部总经理王鉴辉与此观点相左,这在国外也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模式。目前政府难以提供社会所需求的低价房,个人集资建房填补了这个空白,是一种创新。
而且房屋由设计院设计、由建筑单位施工,所有的过程仍是专业的操作,并非DIY,所以并没有“反社会分工”。作为这种新模式的实施者,王鉴辉还吁请政府和社会能够给予支持。
疑问2:温州模式何以能取得突破?
两年前,个人集资建房在全国各大城市陆续兴起,但无一取得实质性进展。“而政府有关部门的‘无为而治’,给了温州市个人集资建房很大的‘想象空间’。”赵智强说,项目前期运作没有受到温州当地政府不必要的干涉。尽管后期政府有过介入调查,但那是由于一些竞争房地产开发商的打压。
迅速蹿升的温州房价,也让个人集资建房有了一定的需求,“温州的平均房价目前已经高达每平方米9000元-10000元,排在全国前列,普通老百姓根本无法承受,低价房自然会受到他们的欢迎。”
项目的成功还得益于温州本身活跃的民间融资渠道。赵智强认为市场营销协会在会员中具有较高的资信,“人家信得过你,才会把钱交给你去买地建房。”据说,这些会员个人没有一个是开“宝马”或“奔驰”车的,但他们可以较为容易地从开“宝马”“奔驰”车的人那里筹集到买房的资金。”
这种高诚信度的温州民间资本流通,不得不让上海个人集资建房“上海家圆”的首倡者朱剑感到艳羡。
疑问3:温州模式是否能够推广?
“温州个人集资建房的突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述诸多因素。如果其他城市不具备这些因素,推广起来就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政府要支持。”
赵智强还拥有一个有利的条件,他从事房地产开发多年,和部分房地产商关系很好,能够说服他们参与这种低利润甚至零利润的项目。“上海家圆”的朱剑觉得,这是他不能企及的地方,“在上海房价趋稳甚至下跌的情况下,部分房产商也许会考虑参与个人集资建房。”而一位房产业内人士则认为,在短期内,个人集资建房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很难对目前的房价形成冲击。
就在宣布温州个人集资建房项目获地的那天,赵智强收到了深圳个人集资建房者的邀请,希望他将温州模式的成功移植到深圳。不过,他现在似乎更希望能够和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房产开发商以及个人集资建房者进行合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