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用地模式会有新变
新增建设用地“涨价”,对上海用地模式会产生影响,但对商品房市场影响不会太大
临近楼市销售的“金九银十”,上海的商品房交易依然比较平稳。
据网上房地产统计显示,仅9月25日一天,新开房源就有7个,推出1124套,面积15万多平方米。当天,共预售各类商品房710套,面积7.46万平方米。易居研究院的数据同时表明,9月上海平均每周成交面积35.2万平方米,与8月相比增长24.3%。随着“十一”黄金周临近,众开发商加快了推案速度,显示对黄金周假日楼市信心不减。
近期,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手段接二连三。本月初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从八方面要求各地和各部委严把土地“闸门”。虽是工业用地,不过部分消费者仍心存疑虑:对于上海这个土地稀缺城市而言,这一政策会不会导致“地荒”,造成房地产市场异常波动?
“这项政策更多指向政府部门,应该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上海房地局有关人士明确表示。无论是明确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责任、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还是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调整建设用地有关税费政策、建立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统一公布制度,抑或强化对土地管理行为的监督检查、严肃惩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从根本上说,都是对地方政府加强约束,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规范土地管理行为。”
就土地审批制度而言,原来分批次审批,“上海一年可报审两三次”,如今,一年只能审批一次。“这意味着,用地计划性必须增强。明年的用地,今年必须心中有底,这也有利于宏观调控,减少违法用地现象发生。”而全额征收土地出让金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要求,也与先前上海做法有些不同。此前,上海收取的土地出让金中,70%作为土地成本补偿,落实到实际操作的区县;30%除却农业开发费等必需费用外,基本用于城市开发、城市建设。“上海在这方面比较规范,用于城市建设的费用‘五五分成’,由市区两级分管,市级费用均由城投公司统一管理,以保证‘专款专用’。”
该人士也坦言,在土地出让金分配利用上,对农村、农业关注度不高,“今后大收大支,可能会有所改善。”此次政策中,“三农”问题被提到重要高度,“上海城市化程度高,但保护耕地、保障农民权益十分重要。城乡统筹发展,才是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道。”据透露,上海房地局准备与社保系统衔接,重新设计与土地审批有关的农民保障问题。
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也是关注重点。据估算,调整后,中央和地方实际收缴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将提高1倍。“浦东新区为一等地区,此项费用将从每平方米70元调整为140元。”就是说,什么也没建,光土地就需每亩“砸”进9万多元,这无疑提高了开发成本。但是,房地局人士表示,上海大部分新增用地都是产业类及城市建设用地,“对商品房市场影响不会太大”。
“这是政府从房地产调控转向产业类调控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应,工业用地出让实行最低价政策,也表示产业类用地价格上升,这就要求上海引进产业项目时,须加强产业指导,明确投资强度。
“新增建设用地‘涨价’,对上海用地模式也会产生影响。”业内人士表示,原先土地成本低,可实行扩张式发展,如今必须算账,也许盘活存量更合算。这对商品房用地更明显。《通知》出台之前一个月,万科集团以超过17亿元的总价完成对浙江省级房地产集团——南都集团的整体收购,不仅获得南都房产60%的权益,还拥有南都集团在上海、江苏的剩余地产业务。有知情人士表示,“万科并购南都,最主要的获益就是土地。”
此前市场传言说,部分小开发商顶不住政策压力,开始“吐地”,而一些有钱没地的大开发商趁机加紧吞并、扩张。这一传言并未得到官方认可,“至少与此次《通知》关系不大”。上海金地·格林世界总经理刘炎平也明确表示,“政策对我们公司和项目没有原则性影响。”
尽管《通知》与房价关联不大,不过,近年来,国家在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在上海得到了体现。这个房价涨幅曾高居全国城市前列的大城市,今年涨幅得到大幅控制。最新的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8月,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1%,涨幅比上月高0.4个百分点。在全国“涨”声一片中,下降的城市只有上海,降幅为2.2%。
上海市房地局负责人近日在向建设部调研组汇报时称,1—8月,上海新建商品房投资规模保持平稳;商品房成交面积保持平稳;商品房成交价格同比稳中略降,环比保持平稳;存量住房成交价保持平稳,成交面积稳中有降。
对于土地紧缩与房价间的关系,搜房网一项调查显示了网民的意见。四成网民认为,现在上海土地供应充足,选择“严重地荒”的仅占3.77%;且有六成多网民对“高地价引起高房价”一说表示,“有一定关系但不起绝对作用”。
看来,网民的看法与政府倒是不谋而合:希望平稳。(孙小静)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