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1日电 据河南商报报道,陈辉患病打工救母的事迹令人感动,20日,郑州万余学子在《典身契约》上签字欲救陈辉,再次推向令各界人士感动的高潮。那么,这些学生是怎样想到、并发起这一特殊救助行动的呢?活动的几位发起人说:“是对陈辉孝义的感动,逼出了这份契约书。”
学生:被陈辉感动5天催生《典身契约》
20日下午,郑州交通学院内,《典身契约》活动发起者乃殿雄和郎迎丽正在忙活着,准备去医院看望陈辉。在该校的新闻通讯社工作室内,同学们已买好了一束鲜红的康乃馨,桌子角落还堆放着3大袋苹果和橘子。
“我们正准备去探望陈辉呢!”郎迎丽笑着迎了上来。提起《典身契约》,郎迎丽说:“起初,我们也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响应,1万多人(后来经学生们统计,签约学生人数共10196人)啊,学院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
看着一沓按着红手印的签名,郎迎丽说,11月15日,看到媒体刊发的关于陈辉救母的报道后,她和同寝室的四五个同学边流泪边讨论这件事,觉得太感人了,就想到了捐款。
汽车运用工程系8班的乃殿雄说,前天,他去食堂吃饭时,听有同学们讨论陈辉的事,就知道学校有很多人也在关注陈辉。那一会儿,他突然听到一位同学说“现在不能卖血,不然可以帮帮他”,脑子中立刻闪出一个念头,“不能卖血,可以出卖自己的劳动来赚钱捐给陈辉”。
“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其他人时,大家都表示赞同。经过5天商量和不断完善,最终,我们确定用《典身契约》的方案,发动全校学生的力量,靠劳动赚取报酬,救助陈辉。其实,我们的《典身契约》是被陈辉的孝义所感动逼出来的,他的义举那样惊天动地,不去帮他总觉得是一种遗憾和愧疚。相信陈辉制造的这种感动也能逼着更多的人去制造感动……”乃殿雄说。
当得知网络上有人说他们是在炒作自己时,郎迎丽微微笑了:“我们的行动也许是让那些冷漠的人颤抖了,才会这样说,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会被陈辉的孝义感动的。人家能以生命为代价去行孝道,我们只牺牲一年时间去帮他,有什么不好?我相信我们的行动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也会有更多人加入我们的队伍。”
老师:对学生的做法感到骄傲
正在学生们“典身”救孝子的活动轰轰烈烈地进行时,20日,通过报纸和网络看到这件事情的该校老师们也把话题转向了陈辉。
交通工程系大一辅导员张辰霞在看到《典身契约》后,惊喜地说:“这些孩子的想法太奇特了。”她说,20日早上,刚到教室就听到学生们在议论陈辉的事情。当她听说学生们搞了一个《典身契约》活动,又看到这么多人加入这个行列时,又惊又喜。
汽车运用工程系的房颖老师说:“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在现实社会中,孩子们拥有更多的是热情。我相信,陈辉的事情教会他们的不仅是如何用爱心去帮助别人,更多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将陈辉身上的‘孝义’等传统美德诠释得更加完美。”
专家:学生在推动和谐社会发展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法制社会科研究员祁雪瑞说,学生的这种做法是对陈辉孝义的支持,是对这个社会孝道和爱心的支持。“和他们相比,那些面对社会上真感情而持冷漠态度的人,应该为自己的冷漠感到羞愧、内疚。因为社会上富有爱心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和谐稳定。”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陈辉的做法令人感动,这些学生的做法也是对这种美德的支持,是爱心的体现,他们的行为不但对学生起到了教育作用,也对社会上一些面对真情持麻木态度的人起到了教育作用。”河南教育学院胡雪艳老师说。
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肖遂康教授说:“不管怎样,我为陈辉而感动,为这些学生而感动。他们虽然都还是孩子,但都具有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陈辉体现了‘孝大于天’的传统道德,学生‘典身’救孝子既是爱心的体现也是对孝道的尊重和维护。”(李蔚 田霖 胡志强 李佳)
相关新闻链接:
陈辉,一位年仅16岁的少年,一个身患白血病,即将离开人世的孩子,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一个月前瞒着父母离开家乡,只身来到郑东新区一建筑工地,和其他工人一样干活儿挣钱,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赚钱为瘫痪在床的母亲治病……
陈辉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许多人的热心帮助。20日,为挽救白血病少年陈辉,郑州1万余名学子相继在一份《典身契约》乙方位置上签名,并按上红红的指印。他们以合同的形式承诺,只要签约单位有爱心,愿意为陈辉出钱治病,他们愿为签约单位白工作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