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8日电 据人民日报报道,针对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而推出的个性化辅导班,日前悄然出现在上海个别高中。为备战高考改革中出现的自主招生,某些高中的高三学生被提前分成小班,补习人文知识和训练口才,此举被业内人士称为一道新的“应试风景”。
争取多拿“印象分”
言行举止成培训重点
近日,上海市某示范性高中的高三优秀学生收到一份“意愿书”,询问在明年的复旦和交大的自主招生中将填报哪个学校。综合学生的意愿后,老师们分别开设了复旦自主招生班和交大自主招生班。该班以培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心理素质以及言行举止为主。
在其他一些学校的毕业班里,虽然没有特设班级,但在一些课程上也增加了相关的辅导内容。据了解,某高中今年开出一门“百年历史”选修课,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老师轮流上课,并结合今年复旦、交大的自主招生试题进行分析。另一所高中则由高三数学老师为高二学生专门开出选修课,提前解析自主招生中的部分题目。
由于复旦、交大的自主选拔录取均以面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如何在面试中给老师留下好印象也成为辅导班的一项重要内容。据透露,辅导班的很多学生都是理科生,参加社团活动不多,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为此,学校专门请语文老师为学生进行人际关系辅导,并讲解演讲技巧等内容。
违背改革初衷
“面试攻略”弊多利少
对于这项针对性很强的培训,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这种做法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弊多利少。参与过今年自主招生的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熊庆年认为,每逢一项教育改革政策出台,都会衍生出许多带有明显功利性的培训和辅导,其中有不少与改革的初衷相违背。
熊庆年坦言,自主招生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这些在短期内无法学会;而且,自主招生中的面试环节,光凭学习一些技巧是无法应对的。因为在面试时,对学生的提问都是随机的,在面试过程中,问题还会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调整。他认为,学校不应该给学生强加知识性的培训,相反,应该在学生的心理调适等方面加以引导。
“‘面试攻略’是短期的应急行为”,对这种个性化培训,高校问题研究专家熊丙奇则认为,虽然对学生进行面试技巧的训练有“现实意义”,但从教育角度看,学校针对少数群体进行面试培训,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有失公平。在这样的模式下,今后中学教育有可能会产生“书本知识系统学习”和“面试培训应对自主招生”这样两条路径,学生的负担反而会越来越重,而对学生真实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容易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被忽视。(王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