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3日电 据上海青年报报道,10月14日,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提出将高尔夫球设为该校学生必修课,此言引来各方关注。面对各方对此课程的质疑,厦门大学校长回应道:“开设高尔夫球必修课是承担起培育社会精英责任的体现。”“精英教育”又成为此一事件的另一个核心话题。针对此事,复旦大学团委日前通过发放问卷、校园BBS等渠道对同为名校的复旦学子们进行调查,逾六成的受调查者认为,高尔夫课程并不代表精英课程。
六成学生否定高尔夫是精英课程
复旦大学团委调研人员称,他们随机在校内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9份。受调查同学分布于环境科学系、历史系、管理学院、数学系、医学院、法学院等各种不同学科院系。
其中,61%的同学认为高尔夫球课程的性质不能够被视为精英培养课程,超过半数的同学对此课程的“精英”定位提出了质疑,认为不能将高尔夫课程同“精英培养课程”直接联系起来;更有超过8成的学生认为:高尔夫运动是融入精英圈子的一项技能,但不能据此认为开设这样的课程就能必然达到培养人才、培养社会精英人物的目标。
在日月光华BBS的新闻版上,很多同学也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一类意见认同高尔夫球课程对于培养精英的意义;另一类认为某门课程的性质不是一所大学能说了算的,没有共识的东西只是一家之辞。也有一部分同学指出,在社会贫富差距矛盾凸现的情况下,开设高尔夫球课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逾半数学子想学精英类课程
此次89份有效问卷中,有多达72位同学认为“大学应该且有必要”培养社会精英,占受调查人数的八成,57%的同学表示自己“有可能的话想学习精英类课程”。
但大多数学生对精英的理解是:具备自信、敢于创新的品质内涵,交际能力强,人脉广。而对于高尔夫等高雅运动的掌握,相比其他几项素质而言,仅得到较少的认同。
管理学院一位姓陈的女生说,社会精英所担当的历史使命,以及公众对社会精英寄予的厚望,并不在于是否打得一手令人称羡的高尔夫球。如果大学培养的是高尔夫球高手,而在道德水准、知识文化素养和创造能力方面平淡无奇,这样的精英,于国于民有多大作用呢? (李硕君、傅湍薇)
新闻链接
高尔夫进大学一波三折
两个多月前,北京大学宣布将修建高尔夫练习场,并在校园内开设高尔夫球课,引起社会争议。迫于社会各界的压力,校方中止了高尔夫球台的建造。
本学期,上海财经大学为学生准备好了高尔夫教学模拟场地,在这里有球杆、球和球洞,还有可以看作草地的绿色方形地毯,学生只需花费200元就能选修高尔夫课程。
10月14日,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在一次论坛上表示,高尔夫列入该校2006级新生的必修课,要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打高尔夫,这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