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专业数据不等同于百姓感受 政府决策应全面考虑

2006年09月22日 13:32

    今年二季度央行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24.4%的受调查者判断“物价过高”,对物价满意指数则下跌到-12.1%,该调查同时显示,上述判断和满意度已影响了人们对未来收入、未来消费的预期。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进入9月以来,不少地方的老百姓感到物价有所上涨。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表明,8月份的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了1.3%。1.3%的涨幅,应该说并不算很高,而且在国家控制的价格水平之内。但是,老百姓的感受似乎不一样。

  曾经有人专门分析过老百姓对物价的感受与物价实际上涨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专家们认为,这种差异之所以存在,一是因为CPI的统计中并不包括住房价格,而一路猛涨的房价恰恰是老百姓深为不满的。第二个因素是,人们通常对商品的涨价反应较敏感,对降价则不太关心,而CPI统计的是263类、700种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平均值。总之,“差异”往往来自于误解或误读。

  专家们的分析和解释当然是很专业的。然而,对于物价问题,对于老百姓对物价的感受,决不能因为有了专业性的分析和解释就可以轻描淡写,不以为然,而是需要有一点政策眼光,需要未雨绸缪,慎重对待。

  比如,今年二季度央行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24.4%的受调查者判断“物价过高”,对物价满意指数则下跌到-12.1%,该调查同时显示,上述判断和满意度已影响了人们对未来收入、未来消费的预期,这难道不值得重视吗?

  再看看CPI的具体构成。统计数字表明,交通价格和通信价格下降,食品、医疗保健等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两相扣抵,CPI涨幅为1.3%。但是,消费有“刚性”、“柔性”之分,人们可以少打几次电话,少乘几次车,但一日三餐不能少,水、电、燃气也是非用不可。而实际情况是,近几个月的食品价格一直在缓慢上升,一些蔬菜、水果的价格甚至翻倍,水、电、气等公用服务类的价格涨幅尤其大。比如,有的城市一罐液化气一个月就上涨了几元钱。要知道,在专家的眼中,食品价格、水电气价格可能只是CPI的“权重”,只是一些百分比,但对老百姓而言,是他们实实在在的生活支出,是他们对生活状况的切实感受。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钢材、铜材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工业消费品也结束了近年来价格下滑的走势,开始略有上升。对这一价格变化趋势,特别是对食品价格和工业消费品价格是否会轮番拉动CPI上涨,是否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潜在威胁,有关方面需要有所应对。

  说到底,CPI属于“滞后性”指标,当它被统计出来之时,物价的变动已经成为现实。从这一角度上讲,老百姓的感受或许不够“专业”,但可能对决策者极为重要。

  (文章来源:中华工商时报社评)


 
编辑:席梦亭】
:::相 关 报 道:::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背离现实 呼唤“中国特色CPI”
·CPI不是万能的 房价是否纳入物价指数意见不一
·居住类价格在CPI权重升至13.2%
·易宪容:居民实际消费支出与CPI指数的差距太远
·统计局:中国CPI短期不会大涨 通胀仍会温和抬头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