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摩根大通:中国经济“双通货” 通胀与通缩共存

2006年08月29日 09:39

  中新网8月29日电 据北京晨报报道,对于所谓“中国输出通货膨胀”的国际舆论,摩根大通用“双通货”的理论加以反驳。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李晶在北京的媒体见面会上指出,中国目前处于“双通货”时代,即通胀与通缩并存,而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有两重——上游产品通胀,下游则以通缩为主。

  所谓“中国输出通胀论”称,中国制造业面临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导致其出口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产品涨价,加剧了进口国的通货膨胀。

  李晶承认,中国的上游产品确实存在通胀情况,因为上游资源短缺,例如40%的石油、50%的氧化铝、50%的铜和50%的铁矿石都需要进口,由此推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但是,上游的通胀并未传导到下游。正相反,下游的汽车、服饰、钢铁和计算机等行业都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况,并且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廉,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低,导致价格比较低,由此形成了下游的通缩。

  李晶指出,统计资料显示,尽管劳动力成本和能源价格在上升,但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并未上涨,实际上,从2003年12月到今年5月,这个价格的总趋势是下降的。如果把2003年的价格指数视为100,那么现在已降到了97.5。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也印证了通胀和通缩并存的情况。今年上半年,尽管上游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增速达到3.5%,但下游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速只有1.5%。“这种状况将持续一段时间。”李晶表示。


 
:::相 关 报 道:::
·美联储新任主席伯南克:中国经济开放进展神速
·从“汤臣一品”豪宅滞销解析中国经济是否过热
·经济透视:中国经济远近高低各不同 前景依然良好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