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股市投资者而言,有几个数字是非常敏感的,例如上海综合指数的1000点、1300点、1750点等。
大家之所以对这些数字非常在意,是因为投资者在这些“地段”曾经多次发生过残酷的流血战斗!这些点位是投资者用自己的血汗铸就的历史烙印,因而对这些产生了深深的情结。
1000点曾经是著名的5·19行情的起点,从此以后股市一直在1000点以上运行(尽管2005年曾经最低到了998点,但只是瞬间跌破1000点),因此,1000点一直被市场当作最重要的心理防线。
1300点当然也是不能忘怀的。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将1300点视为牛熊分界线,当市场在1300点以下就无法摆脱熊市气氛的困扰,只有站在1300点上方,多头的底气才足一点。
1750点的情结同样是很深很深的。2001年以来,每当股指运行到1750点附近时就戛然而止。2002年6月,当股指反弹到1750后结束;事隔2年后,2004年4月,股市运行到1780点时再次回落。因此,在投资者的心头,1750点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巅峰,1750点就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今年6月初,当指数再次上涨到1700点时,随之而来的是接近100点的单日跌幅,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指数一口气从1700点下跌到1500点。
在中行上市后,指数在1750点附近徘徊了6个交易日之后,再次选择向下大幅度下跌80多点,2006年7月13日,两个市场有200多只股票封在跌停板上。毫无疑问,这还是1750点的情结在起作用。
1300点的情结让很多投资者失去了赚钱的机会,那么,1750点的情结如何呢?笔者以为,1750点的情结是虚幻的,同样不是卖股票的时候。
为什么说1750点的情结是虚幻的?我们看看中国银行的上市对指数的影响就可以了。中行上市前7月4日的指数是1681点,7月5日的开盘点位是1757点,导致大盘高开70多点的原因是中行的高开。假如所有的股票价格不变,只要再增加3只中行上市,指数就可以从现在的1700点上涨到1900点之上。
事实上,自2002年9月23日起,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新股上市首日即计入指数计算后,这样的故事已经发生了数起,招商银行、中国联通、长江电力等大盘指标股都是2002年9月以后上市的。
不仅大盘指标股对指数的影响巨大,其他新股上市同样对指数产生影响。因为新股上市首日普遍存在高溢价的现象,新股在上市首日整体出现较大涨幅,上市首日即计入指数的规定必然使新股的溢价对指数产生影响,使指数出现虚增。
我并不想分析当前上证指数计算方法的科学性问题,但我们应该看到,这样的指数计算方法会导致指数的长期牛市。即使是存量的股价不上涨,仅仅是增加的新股的价格因素也会使指数不断创出新高。
另外,目前的大盘指标股的价位都比较低,刚刚上市的中国银行最高位是4.05元,而目前的价位只有3.5元上下;中国石化的价位是5.7元左右,离2006年的最高点有接近2元的落差;长江电力的价位是6.2元左右,是历史的最低点。从这些大盘指标股的价位看,它们向下突破的概率小而向上运行的概率大。如果主要的指标股不下跌的话,指数下跌的可能性就不会大。
在这里,我着重分析的是市场的技术层面,没有分析金融及宏观经济的基本面。简单来说,市场最关心的是金融紧缩的问题,如6月份后,人民银行已经连续两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笔者认为,人民银行之所以不断收缩银根,原因是资金过剩,投资过热。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不论央行如何操作,投资过热容易控制,但资金过剩的问题是很难解决的。比如说,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操作,使固定资产投资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那么,进口减少,外贸顺差增加,外汇占款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更多的资金会冲向股票市场和其他投资市场。因此,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我们没有必要担心资金的问题。
综合而言,沉湎于历史的指数情结是没有必要的,1750点不是高点,更不是不可逾越的巅峰,指数突破2200点(2001年的高位)只是时间问题。
(稿件来源:新京报,作者:尹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