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财政预算报告,都是两会代表审议的重头戏。去年花了多少钱,花得效果如何,今年准备花多少钱,花得合理不合理,事关全体公民的生活幸福和全体纳税人的权益保障,不可不慎重其事也。
今年的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表示:希望给公共预算讨论一个宽松的环境。他说,2007年中国的财政收入达到5.2万亿元左右,收入迅速增加了,应更关注政府怎样花这些钱。他认为,全国人大总共才开十来天会,中间还要休息,还要审议一些重要的法律、产生政府人选、听取并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花在讨论预算上的时间很少,这样预算开支就很容易和社会需要脱节。
有媒体评论:如果能将审议预算的会期延长半天,那就好了——国外议会审查政府预算起码半年时间,咱们延长到两天半,这个要求是不是可以考虑?(中国青年报3月8日)
会期延长半天,延长到两天半,对来自各地的代表进入自己的角色,把激动的心情、热烈的掌声调整到认真的审议、严肃的表决,肯定有莫大的好处。不过,对于90%以上的代表不是从事财政预算专业的人士来说,延长半天时间也未必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没看懂”的问题。
据报道,每年政府预算审议通过后,都有一些人大代表抱怨“没看懂”,抱怨“报告看了也白看”。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各地的人大会议,也存在同样的困境。我向来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往复杂里想,把复杂的问题往简单里说。财政预算是个复杂的问题,5.2万亿元左右的财政收入与开支,又是一个天文数字。看这本账时,先把“亿”抹掉,只当钱包里装进5万2时如何花。教育开支5000多元,医疗开支1100元,廉租房开支68元,由此可知,教育花了近1/10,医疗花了零头的一半,廉租房花的毛毛雨啦。其他的开支还没看到,仅此公开的这3笔开支,5万多收入里才给廉租房68元,显然是少了点。假如从别的开支压缩一点,给廉租房1000元,大概住房难的问题,呼声不会像今天这么强烈。
解决财政预算“没看懂”的问题,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在于让全体非专业的代表都成为财政专家,而是让编制预算的人把预算讲得通俗易懂。现在的问题,“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不作为的原因也很简单,再怎么难懂、如何不懂,每年也都能获得通过。只要代表较真的话,听不懂就不举手通过,我相信:编预算的人一定会千方百计让预算深入浅出、明白晓畅。编预算的人都聪明极了,这点事不难办到。真正难办到的是代表们克服心理障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怕承认自己“没看懂”。当承认自己“没看懂”的代表占到半数时,看不懂的预算一定会有一个大改观,会向着代表们大多数都看得懂的方向努力。这是看懂财政预算的辩证法。
作为受人民重托行使民主权利的人大代表,在审议财政预算时,第一个权利就是要求自己听得懂、看得明白。会上多提意见,督促财政部门改进工作,会下就不必抱怨了。这也是一个辩证关系。(苏文洋)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