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国务院专家:宏观调控既防“热” 也要防“冷”

2006年11月20日 04:38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10.7%,其增长态势超出了许多人和研究机构的预料。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10.7%,其增长态势超出了许多人和研究机构的预料,那么,该如何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如何走出过去一放就热、一收就冷的怪圈?本报就此对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进行了专访。

  运行总体比较健康

  问:中国经济目前是否已经全面过热,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卢中原:不能说我国经济已经全面过热,当前经济运行总体上比较健康,但要注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今年上半年经济高速增长,而消费物价和生产资料价格涨幅仍然降低,甚至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态势;同时,主要商品供求格局基本平衡,产能过剩现象有所扩大,因此还不能说我国经济已经全面过热。所谓“宏观经济过热”,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引起物价普遍持续上涨这样一种状态。

  但是应该看到,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较多、货币信贷增速较快和贸易顺差较大,这一状况今年上半年还没有明显改观。对这些问题需要密切关注并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例如,适度紧缩中长期贷款投放,控制投资增速,减少贸易顺差,防止宏观经济走向过热或出现重大失衡。

  既“怕热”又“怕冷”

  问:中国经济为何多次出现过热的担忧?

  卢中原:从某个角度看,说中国经济“怕热”,是可以的。但实际上,任何经济,都是既“怕冷”,又“怕热”的,中国经济也不例外。

  由于我国以往反复出现经济过热并导致经济大起大落,因而一旦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往往容易引起人们对经济过热的担忧,也必然使人们产生为什么中国经济老是偏向过热的疑问。全面、客观地分析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诸多原因,有助于我们加强合理因素,抑制不合理因素,避免经济过热,促使经济增长保持快速平稳的势头。

  存在不合理推动因素

  问:致使我国经济发展过热有哪些因素?

  卢中原:从积极的角度看,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合理因素主要有:以改善居住、出行、交通条件为特点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十分活跃,持续拉动以住房、汽车和电子通信类产业为领头羊的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出现新的增长点;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极大增强了经济活力;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出口的比较优势得到彰显,世界制造业加快向中国转移等。这些因素都使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明显扩大,加之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各地开好局、起好步的积极性很高,加快经济增长的动力显著增强。此外,我国经济增长目前还处于2002年开始的经济上升期,虽然这一轮上升期正在趋稳,并出现回落苗头,但经济运行还有一定的惯性,并不一定马上减速。对这些合理因素应当因势利导,努力夯实经济稳定增长的平台。

  我们更要清醒看到,当前经济增长的速度攀升,还有一些不合理的推动因素。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攀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粗放的增长方式推动的。今年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水平比去年同期提高0.8%,污染物排放量不降反升,就是一个明证。我国人均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污为特征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合理。由于政府职能、财税金融体制、资源价格体系和土地管理体制等关键领域的改革还不到位,政府直接干预资源配置、导致速度攀比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诱因还没有根本消除,这就容易导致不计成本、不顾资源环境代价的高速度。如果不合理的推动因素过强,经济运行就很容易过热和严重失调,走不出大起大落的恶性循环。因此,对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不合理因素务必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通过短期的宏观调控措施加以抑制,更要通过加快改革、完善相关政策等中长期的艰苦努力,加以根本解决。

  “防冷”也应未雨绸缪

  问: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偏冷的状况?

  卢中原:计划经济时期的严重教训是反复出现经济过热,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过热也多于经济偏冷,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宏观调控主要应当防热而不防冷。

  我国经济存在周期性涨落的客观现实,宏观调控就像一只熨斗,在经济过热时要往下压一压,而在经济低迷时要往上托一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治理通货紧缩只有1998年以来的一次经历。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宏观调控主要应当防热而不是防冷,只有紧缩才叫宏观调控。

  从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改善民生、增强信心的角度看,经济低迷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比经济过热还要严重。我们无疑必须吸取经济容易过热的历史教训,同时也要看到,引起经济偏冷的可能性也在增加。从内部因素看,我国商品普遍短缺局面已经根本改观,经济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引起经济波动的内部因素日趋复杂。例如现在原材料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过去就没有遇到过,任其发展下去,便有可能导致经济偏冷甚至陷入通货紧缩状态。从外部环境看,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已经相当高,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突发事件等外部冲击会很快传导到国内来。例如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可能抬高我国原材料成本,推动国内通货膨胀。因此,我们必须准备面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个方面的挑战,宏观调控的正确取向应当是有热防热,有冷防冷,紧缩性和扩张性宏观调控都属于必备的、相机抉择的应对举措。

  实现发展既快又好

  问: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卢中原: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发展速度快并不难,难就难在能不能达到好的发展效果,也就是要有比较好的效益,比较高的质量,比较协调的结构,比较高的技术含量,比较少的资源消耗,比较低的环境代价,最终使老百姓得到比较多的实惠。

  问:如何才能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卢中原:要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务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保持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以节能降耗、减少排放为重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转入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污的轨道。同时,务必加大各项关键领域的改革力度,特别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加强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协调推进财税金融体制、资源价格体系和土地管理体制等改革,为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奠定牢固的体制基础。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刘发志)


 
编辑:邱观史】
:::相 关 报 道:::

·易宪容:房地产宏观调控重点仍应落在银行信贷上
·业内指北京房价不断上涨可能导致新一轮宏观调控
·明年宏观调控取向明确:稳政策、降能耗、重民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未结束 内地股市预料将起波涛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