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三十日电 题: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赶考”自主创新
中新社记者 刘育英
一家中国的DVD企业把产品卖到美国,每台DVD售价三十九美元。在三十九美元中,企业的制造成本是十六美元,约占百分之四十三,但是这家企业只赚到百分之二的利润,即零点七八美元。那么其中巨大的差价哪里去了?据介绍,中国生产每台DVD要交百分之五十五的专利费和技术使用费,约为二十一美元,大大高于利润。
实际上,DVD只是一个缩影。中国大部分电子信息制造企业都在面临困境。中国程控交换机、手机、彩电产量都超过了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刚刚公布的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百强企业的利润已经跌到了五年来的历史最低点。
利润的下跌,除原材料涨价、价格战等因素外,更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企业向掌握核心技术的跨国公司交付大量专利费和技术使用费。由于没有核心技术,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大多从事贴牌生产,既无品牌,也无技术含量,处于产业链的末端。
今日在北京闭幕的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会议正是要解决电子信息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会议由信息产业部、发改委、科技部三部委共同举办,提出中国要从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寻求突破,并确定了十三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政府是创新的主导,但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认识到,企业才是创新的主体。目前世界上科技研发投资的百分之八十、技术创新的百分之七十一,都是由世界五百强企业所拥有和创造的。分析发达国家的创新之路可以发现,就是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而中国企业,并不是不想创新,而是没有能力创新。中国大部分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当前的第一任务是“活命”,在生存下来的同时挤出一点资金做研发,但大部分中小企业根本无力搞科研。即使有些大企业有能力成立研究院,投入百分之十以上销售收入进行研发,但也仅仅是技术产业化研发,远不能达到前瞻性研究。
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所申请的发明专利只占全部信息技术发明专利的百分之二十八,而且主要集中于中低端技术领域,大部分发明专利为跨国公司所有。在标准方面,虽然中国也提出了TD-SCDMA国际标准、无线局域网、闪联数字家庭标准,并在国际标准组织中发出更多的声音,但“话语权”仍然微弱,并不时受到跨国公司的打压。
在中国新的信息科技创新发展思路中,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而政府的角色,则是为企业搭建平台,制定政策,营造环境。例如,在税收、金融支持、政府采购方面,都会向企业的创新行为倾斜,对重大技术攻关给予支持。政府还要利用政府采购行为,合理地支持中国企业技术上和产品上的创新。在服务方面,政府还要做好科技统计、自主创新评价体系、培育中介服务机构等工作。相信在技术创新方面,将出现前所为有的有利环境。
无论是中国的人均GDP水平,还是研发人员力量,都已说明,目前中国自主创新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在即将迎来的创新大潮中,中国的计算机企业、DVD企业、通信设备企业、手机企业等制造企业在新的政策环境下,都将面临一场创新大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