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8日电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在QFII审批加速的同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纷纷加快了筹备QDII业务的进度。国家外汇局日前核定了首批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购汇额度。其中,中行为25亿美元,工行为20亿美元,东亚银行为3亿美元。此外,外汇局已受理建行、交行等银行的购汇额度申请。与此同时,一些创新试点券商、保险公司也开展了QDII产品的设计工作。
观察人士预计,随着审批速度的加快,年内QDII规模有望接近100亿美元,比目前的72.45亿美元QFII额度还要多。
银行:8月底前陆续推出产品
工行即将打响QDII第一炮,于7月31日推出第一款境外理财产品。其他银行的QDII产品也有望在8月底前陆续推出。
工行这款理财产品期限为半年,起点认购金额为5万元。该行有关人士介绍,这一产品的投资范围主要是评级为AA以上的境外结构性票据以及货币市场。票据最高收益率可达7%,最低收益率为3%。
中行也在加紧准备QDII产品的推出。该行全球金融市场部一位人士说,QDII产品设计其实很简单。目前正在等待批准将本币产品转化为外币产品,只要银监会一批复,产品随时可推出。虽然眼下还没有拟定具体的时间表,但依照程序最迟不会超过8月底。
目前,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提出开办QDII业务的资格申请,正在等待批复。
“这对中小银行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中信银行资金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它将重新整合原有银行理财产品的格局,为银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提供一个渠道。但由于境外理财涉及国际金融市场的资本运作,其中蕴藏着较大的风险。因此,中小银行应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提升自身研发能力。投资者则应按照资产组合多元化、分散投资风险的原则理性投资。
银监会有关人士也持有相同看法。他指出,代客境外理财最主要的是要关注汇率风险。银行对理财产品的期限设计,不应超过两年。对于超过两年的产品,会要求银行提供产品说明等材料。
券商:态度较为谨慎
与银行相比,在发展QDII业务方面,证券业的态度较为谨慎。业内人士指出,在证监会出台相关细则之前,证券业QDII不会真正启动。
知情人士介绍,证券业QDII的管理办法短期内无望出台,原因是涉及的部门太多。在QDII的放行问题上,监管部门顾虑较多,因为没有先例,QDII产品到底会给市场带来多大冲击谁也不清楚。
目前,基金公司中仅华安基金一家QDII产品获得监管部门认可。该产品将采取定向募集方式,投资方向主要为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
今年4月,央行发布的2006年第五号公告明确:“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基金公司、保险机构采取各自方式,按规定集合境内资金或购汇进行相关境外理财投资。”其中未提及证券公司。
外汇局有关人士介绍,券商需向外汇局申请“外汇资产管理业务”资格,然后方可开展QDII业务。据了解,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已提出这一申请。
保险:率先演练QDII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新办法预计8、9月份才能出台,但保险资金以QDII形式投资境外市场的举措已经实施。中国人寿、平安、泰康、人保等公司参与中行H股配售,就已经涉及换汇,可以视为是对QDII的演练。
保监会资金部制度处处长曹德云告诉记者,有关办法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近期他们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共同研讨,希望新办法更具有前瞻性,使得保险机构能够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分散风险,提高收益。
此前,保监会主席吴定富透露,保险资金投资境外市场的额度可以达到总资产的15%,其中包括购汇和自有外汇。
保监会去年发布的《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允许保险公司将外汇局核准投资付汇额度10%以内的外汇资金投资在海外股票市场。不过,该规定涉及的资金仅限于保险公司的外汇资金,未涉及换汇问题。
对保险公司而言,境外投资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分散风险。“国内的系统性风险是无法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的,境外投资渠道放宽后,保险资产可以在全球来配置,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一家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人士说。
不过,随之而来的是汇率风险问题。“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要避免汇率损失,投资渠道要放宽一些,同时需要有对冲工具。”上述人士说。
为此,监管部门将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此前表示,将继续扩大境外投资市场,增加股权和基金等投资品种,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冲投资风险,确定保险投资交易对手标准,加强信用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