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八月四日电 题:重现“东方大港”辉煌为期不远
中新社记者 黄翔 金果林
登上泉州西湖公园落成不久的刺桐阁,凭栏远望,近处,古韵新风的历史名城一览无余,远方海天一色的台湾海峡烟波浩淼,遥想宋元年间,在这海峡西岸,曾经有过万邦商贾云集、四海帆樯际会的繁荣景象。
海峡西岸,往事悠悠。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第一大港”盛景出现在这里,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和海军的发祥地出现在这里,革命先驱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设想的多处“东方大港”就规划在此,上世纪初一位美国海军将军惊呼“谁拥有了这处港湾、谁就可以控制西太平洋”的巨型港址也位于此。
兴也在港,衰也在港,当年盛极一时的“东方第一大港”的辉煌,还能否重现在这海峡西岸革故鼎新的时代?这里的海岸线南北蜿蜒,长达三千三百多公里,位居全国的第二位,可资建港的海岸线近五百公里,其中深水岸线近二百公里,可建二十万到三十万吨级超大型深水码头的岸线资源为中国之最,而眼前的台湾海峡又是货物运输最繁忙的国际黄金水道之一。
可以说,对于海峡西岸来说,第一位的资源优势就在于这首屈一指的海岸条件,这是海峡西岸最好的“地利”,最大的“资本”,舍此而无它。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牵牛要牵牛鼻子”。建设海峡西岸的“牛鼻子”在那里?有识之士不约而同地指出:港口!
但是,这里的一位专家指出,与这里的深水港资源相比,令人深感尴尬的现实是,迄今这里不仅没有一个港口进入全国沿海港口吞吐量前十名,而且全部港口的吞吐能力加起来只有一亿二千二百万吨,还比不上浙江省宁波港的一半。这不能不让海峡西岸的人们有些汗颜。
专家的焦虑与此间决策者的警觉不谋而合。这里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建设海峡西岸的总体构想,这里决定在今后五年里,投资近三百亿元建设深水泊位一百五十六个,新建沿海航道近四百公里,使这里的海港货物吞吐能力在五年之后突破三亿吨,初步形成中国沿海的又一重要的港口群——“海峡西岸港口群”。
记者看到,原来的厦门港、漳州市的后石和石码港区、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的招银港区刚刚“合三为一”,正打造一个在五年后货物吞吐能力突破一亿二千万吨的新厦门港。目前海峡西岸港口的“老大” 福州港也不甘人后,正在福清市的江阴半岛建设“福州新港”,力争在今后五年内率先成为海峡西岸首个吞吐能力超过一亿吨的大港。泉州市更是急起直追,全力打造现代化大港,计划到五年后也跻身亿吨大港行列。
构建“海峡西岸港口群”,这真正抓住了海峡西岸建设的“龙头”。当然,仅此还远远不够,以海港为头、以道路为干、以工业为体、以开放为翼、以科学发展观为魂,海峡西岸这条“巨龙”才会腾飞,才会为全国经济、特别是为内陆省份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
记者在这里看到,海峡西岸南接珠江三角洲、北联长江三角洲、西通中西部省份经济腹地的疏港铁路、高速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如今有的已经建成通车,有的已经开始施工建设,有的已经纳入规划、即将开工;东起厦门、泉州,西至成都,横贯闽、赣、粤、桂、黔、滇诸省区的江南东西铁路大干线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使海峡西岸的经济腹地向纵深推进了几千公里。
与此同时,海峡西岸各市纷纷拿出了自己的临港工业发展规划,有的已经显现雏形,有的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这里原来十分少见的石油化工、电力、汽车、电子、冶金、装备制造等大项目正相继落户。抓住历史性机遇,迎来跨越式发展,今天的海峡西岸,处处让人感受到热气腾腾、群情高昂的建设氛围。
重现“东方大港”辉煌,带来的是海峡西岸满盘活棋、全面生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