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沙九月二十二日电 题:于长庚:菲律宾华文报业发展大有希望
中新社记者 朱大强
很受南洋华文报界尊敬的老报人、菲律宾《商报》社长兼总编辑于长庚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健,讲起话来掷地有声。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于先生说,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扩大,必将有力促进海外华文报业的发展。他认为,菲律宾的华文报业发展前景相当乐观,大有希望。
《商报》是菲律宾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华文报纸。在办报过程中,《商报》与《世界日报》等报刊相互支持,促进了菲律宾华文报业在上世纪的发展,并为今后的更好、更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指出,近些年来,华文传媒在海外,尤其是在北美地区,由于新移民迅速增加而获得快速发展。在南洋地区,华文报纸办得比较有声有色的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从菲律宾来看,华文教育曾一度出现断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能阅读华文报纸的青少年学生有所减少。
随着菲律宾与中国人员交流和经济往来的增加,要了解中国的发展,阅读华文报是一个重要渠道。目前,菲律宾已有一些老年华人华侨把自己的公司交给了子女,但子女不懂中文,在与中国交往中,他们还要给子女当翻译。所以,包括菲律宾的著名华人实业家陈永栽在内的很多有眼光的人士都非常重视子女的中文教育,有的把子女送到中国读书、参加中国的夏令营等活动,正在形成新的“中文学习热”。
于先生认为,虽然目前菲律宾的华文报纸发行量有所减少,但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在菲律宾学校中,华文教育有了新的发展,政府提倡在大学中开办中文课,从而使华社人士的华文程度有了提高。
从十五岁起,于先生就开始在《商报》干校对工作,一步步与《商报》共同成长,见证了《商报》坎坷的发展历史,经过迷惘年代的动荡。于先生曾经遭遇到一些挫折,坐过牢,几近家破人亡。在他坐牢的时候,小女儿出生,而他第一次见到小女儿时,孩子已经五岁了。
对此,于先生动情地说:“从家庭、人情的角度看,这段经历确实很惨。”但他又自解道:“人生就是这样‘多彩多姿’的。”
看到《商报》今天的成就,于先生很满足,无怨无悔。他说:“虽然办报赚不了多少钱,但我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为社会做了有意义的事情,为人民争取了利益,非常值得。”
“要是让我重新再做一次,我还是要做这一行。”于老先生的信念仍是那么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