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体育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广告服务 |
|
北京青年报:从观众之争看孟京辉之变 2002年08月01日 14:06 孟京辉新戏《关于爱情归宿的最新观念》首演引发的争论一直在延续,而争论的焦点就在一个“变”字上,其一说是《关》剧变得没那么搞笑了,其二,是孟京辉变得温和了,失去了犀利的批判精神……总而言之,《关》剧令孟京辉变得陌生。 而孟京辉此次留给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反正我变了,我不在那儿了,你们跟得上我吗?观众之争来自孟京辉之变,所有关于《关》剧的评论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疑惑,那就是孟京辉之变,是变得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应该说,《关》剧的结构非常完整,人物和矛盾冲突的设置也使这个戏拥有足够的表演空间和戏剧张力,演员的表演也十分顺畅。孟京辉此次排演自编自导的这出实验剧,应该说是比较谨慎的,如果他继续沿着《盗版浮士德》和《臭虫》的路子走,肯定是不行了。于是《关》剧中的一大变就是对所谓“孟氏笑料”的剔除,如果有观众对此持疑义的话,我倒认为剔除得还不够干净。观众一笑,戏里对生存困境的气氛营造便被破坏了。不笑,是孟京辉第一变招,即使冒着失去一批观众的风险也得这么做,在这一点上孟京辉别无选择。 孟京辉第二变,实际上是孟剧从社会批判开始转向对人生生存困境和道德困境上的描绘,简单地概括剧情可以这样讲,一场车祸改变了两个男人的命运,三个女人面临的四种人生选择,这是对生存困境和道德困境的描绘,尤其是在这种困境的描绘上,孟京辉竟然进行了诗意的处理,这应该是孟京辉在戏剧美学上达到的一个新境界,这也是这出戏反映出的孟京辉较之以往最大的进步。 孟京辉三变是多媒体和音乐的介入。多媒体做得很漂亮、很抢眼。相比较音乐介入得更深一些,很值得玩味,但两者与戏的糅合还不够,有时游离在戏外,对此,观众的看法也有分歧。 这个戏的问题是亲和力不够,而且有致命的软肋,这个软肋就在守门员出车祸整容后成为发明家上。在整个剧的现实结构中,中间突然出现人物置换的荒诞性情节,并且成为整个戏的发展支点,然而这个荒诞支点未能扛起现实的分量,使后面的现实困惑、现实困境的描绘变得非常虚弱,使结果也并未达到应有的力度和诗意的升华,这也是观众很难感到震撼,并且失望的原因所在。 “变”有风险,有可能失去一些固有的观众,却也能赢得新的观众。“变”是摆脱困境的惟一方法,观众争论也好,观众分化也罢,应该说是正中孟京辉下怀,争论表示关注,分化则意味着孟京辉在市场上新的希望。(子舟)
|
|||||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体育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