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首页>>>>新闻报道

影视品评:冯小宁解《嘎达梅林》之谜

2002年07月12日 16:53

  影院里的灯熄了,又亮了,嘎达梅林定格在一片金色的辉煌里,悲怆、忧伤的马头琴声如泣如诉……《嘎达梅林》所带给我的感动和心灵的震撼,比冯小宁其他任何一部片子都来得更加强烈。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他,除了祝贺,我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要跟他探讨,有很多很多的谜团需要他来解开。

  《嘎达梅林》取材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但有关嘎达梅林的记载却少之又少。影片中的真实成分有多少,哪些属于创作,如何把握真实与艺术的关系?

  几乎没有一部影片是完全写实的,即使当年央视播放的一些纪录片,也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举例说,《泰坦尼克号》中的男女主角完全是虚构的;《拯救大兵瑞恩》,二战中确实有类似的战例,但瑞恩这个人物则是编的,问题是让你感觉就跟真的一样。实际上,这是所有电影人都在努力做的事情。嘎达梅林是真实人物,而要把他编成一个故事,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他的灵魂,也就是精神。古今中外,用电影表现英雄的非常多,但英雄和英雄是不一样的,《勇敢的心》表现了一个为民族自由解放而战的英雄,《刺秦》中的荆轲则是一个仗义英雄,他很忠,忠君。而嘎达梅林的特点在哪里?这是大真实。我有一个观点,写剧本时要抓住三个“点”,即大真实、小真实和中“不”真实。中“不”真实就是指人物的走向、人物的故事,人物的发生情景。这些是虚构的,比如他走过来,走过去,跟谁说什么,和谁做什么,但原型是有的。为了起义的大业,牡丹开枪打死自己的孩子,这是事实,但我们必须把她编织在一个合理的情节中。史料记载,嘎达梅林死在冰河里,马踏破了冰层最后沉下去。如果这样去表现,就不如我们让他在灿烂的金红色的水中沉没,更具象征意义,更加壮丽,更有一种辉煌感,也符合嘎达梅林这一人物的完整塑造。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是要有一个限度的,一是大背景必须真实,二是他的精神必须真实,他的情感必须真实。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民族生存的草原,这个真实是绝对不能有丝毫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把他从一个王爷的卫队长,转变成为一个反抗的英雄。

  《嘎达梅林》从第一次建组到现在才摄制完成,前后经历了5年的时间,为什么?

  这是我创作的一个规律,《红河谷》用了7年,《黄河绝恋》用了5年,《紫日》用了10年。我以为这是属于艺术规律范围之内的,是带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规律。另外,我在想如果1997年我就把《嘎达梅林》推出来,可能会是一个“《红河谷》第二”。经历了《黄河绝恋》和《紫日》的两次电影创作,可能会调整自己的一些东西,对剧本的成熟有好处。如果那一次拍,我会侧重他的阶级斗争,侧重嘎达梅林是一个被压迫者,一个反抗者,基本上还是一个《勇敢的心》,或《斯巴达克斯》。拍《紫日》时我去内蒙古草原,再反思《嘎达梅林》这个题材,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他起义的目的。从满清开始开垦草原,老百姓上百次地起义,这不是一个偶然,其根本就是草原是不可以破坏的,否则,老百姓世世代代就没有了生存的环境。到今天,一个道理,草原破坏了,导致的就是铺天盖地的沙尘暴,我们都身受其害。嘎达梅林们为此付出了生命,我们发现了这一题材中原来还有这么一个闪亮的东西。有人说是环保,不对!是生命与环境的大课题。这个课题如果干巴巴地去创作,可能会拍出我环保人员去植树什么的。所以,沉淀了5年,福焉?还是祸焉?我倒觉得是天大的好事,使《嘎达梅林》的定位更加准确。在这期间,有大量的蒙古族专家、学者、历史顾问、民族顾问对剧本进行了研究和修改,电影局在审查《嘎达梅林》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一条意见,一次通过。本子磨得好一些,绝对没有坏处。而这些年我们的不少国产影片,其中包括部分“主旋律”影片,让老百姓反感,正是因为有急功近利的色彩在里头。某些非主流影片也一样,比如想迎合某一个国际奖。我越拍越觉得我们应当先在艺术观上进行自我修养。(北京青年报老维子)



相关报道:影评:壮美感人寓意深远——谈《嘎达梅林》
相关报道:冯小宁执导史诗片《嘎达梅林》拍竣呼和浩特首映

>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