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首页>>新闻大观>>文娱新闻>>新闻报道

时评:由罗大佑来京开“音乐工厂”所想到的

2002年05月14日 15:20

  最近,台湾著名音乐人罗大佑将他的“音乐工厂”从台湾迁至北京,将之视作自己音乐生命新的开始。

  越来越多的台湾文化人来到大陆,并由最初的短暂停留,发展到长期居住、乃至于扎根。究其原因,除了市场考虑,祖国大陆厚重雄浑的文化根基与富蕴丰沛的文化营养当为最重要因素。罗大佑选在北京孔庙举办“扎根”北京新闻发布会,认为这个所在“代表了历史、成长和生命的强韧”。

  台湾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生存、发展、壮大从来就没离开过母体。哪怕在两岸隔绝年代,台湾文化的内蕴与意涵始终传达着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韵。

  拿罗大佑早年谱就的《乡愁四韵》来说,凄美苍凉的旋律表现的是中国文人亘古以来的审美和情感:“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中国人之借“物”、言“情”、咏“怀”淋漓展现,打动了两岸同胞。这种表达与传承潜滋暗长于两岸文化人的心中。正如台湾歌手童安格所说: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是天然的、无形的,是一种血脉相传的东西,毋须任何求证。

  正因如此,从最初凌峰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起,台湾文化人的大陆之行便成为自觉或不自觉的寻根之旅。同出一脉、各呈特色的两岸文化的交流日益热络,满足了两岸民众感情和精神的需要;在交流中,两岸的文化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和生机。

  台湾戏剧导演赖声川新剧《千禧夜,我们说相声》风靡宝岛后,回到相声发源地北京演出,其内涵的深刻性和表现手法的独特性引起了北京观众的共鸣。最近,两岸演员又在北京合演此剧,成为盛事。大陆观众的间接参与及大陆艺术家的积极合作使“大陆版”的“千禧夜”呈现出新的意趣和效果,同样精彩纷呈,大受欢迎。赖声川决定在北京开设表演坊。

  两岸文化源出一脉又相辅相成自古亦然。如岛内影响最大的“哥仔戏”,最早源自福建漳州的“锦歌”,在台湾形成雏形后回到漳州原乡传播,经发展改良成“芗剧”,“芗剧”的艺术精华又传入台湾,赋予“哥仔戏”新的精神和生命,使此一剧种走向成熟与定型,成为台湾最具代表性的剧种。

  大量事实说明,中华文化无法割裂。作为中华文化发源地及最大传承地的祖国大陆,将为台湾文化的发展、壮大注入最丰富、最充沛的营养;而迅猛发展、充满生机的祖国大陆也必定赋予中华文化新的内涵,使之焕发出新的青春与活力。这一切,对于台湾的文化人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对台湾文化的发展和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据新华社报道,罗大佑此次来到北京后发表感言:“这是一个伟大的城市,文化与历史深厚,又将走进一个新的未来。我感到脚下的地在抖,因为一切都在变化!”这看似感性的话语,其实充满了理性的思考。



相关报道:音乐奇才罗大佑北京孔庙造“音乐工厂”
相关报道:寻求新出发 乐坛老将罗大佑北京造音乐工厂
相关报道:伪造罗大佑演唱会门票案在西安告破
相关报道:罗大佑深圳演唱会与三万歌迷雨夜倾情
相关报道:图文:2001恋曲终结 罗大佑李烈理性分手
相关报道:媒体载文析罗大佑演唱会三大遗憾
相关报道:多图:罗大佑音乐历程
相关报道:图文:罗大佑上海演唱会吸引全国歌迷

新闻大观>>文娱新闻>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