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体育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广告服务 |
|
图文:许戈辉与刘小汉与人民大学学生对话录 2002年04月03日 16:44 许戈辉与刘小汉 中新网北京4月1日消息:日前,受中国人民大学的邀请,中国极地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刘小汉,与凤凰卫视“两极之旅”节目主持人许戈辉一同为人大学生作了题为:“跨越两极,挑战极限”的报告会,并与学生们进行了交流。 由凤凰卫视与中视传媒合作举办的大型电视采访行动“极地跨越-两极之旅”于2001年12月8日从香港起程。摄制组驾驶6辆越野车从南极出发,计划用8个月的时间自南向北,穿越美洲大陆,途径30余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到达北极。目前,这支摄制队伍行程过半,现已到达古巴。 下面是报告会中许戈辉、刘小汉回答学生提问的部分内容。 许戈辉:这位同学说,两极之旅,北极也好,南极也好,在他的印象里,更多的就是冷,他不知道我们这次《两极之旅》的电视行为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什么样的东西? 刘小汉:这次《两极之旅》电视采访行动,前方的摄制队伍还在走着。我很难概括,但是至少我知道,我们到了南极点,收集了很多好的数据,而且在爱国者山营地我们考察了那里的山,第一手的数据、材料,还有很多样品都在我的实验室里,正在进行处理和分析,但是我想这位同学问的问题还不光是《两极之旅》有点什么,而是我们国家这么多年的南极考察或者北极考察拿到什幺真的东西或者数据。我想对于南极考察来讲,我们的投资相当于美国的二百分之一,相当于日本的一百分之一,相当于印度的二十分之一,因为我们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是一个很富裕的国家,但是我们的科学家都是很拼命,很玩命地干活。我们中国处于一个在第一集团后半部分,就是前十名,大概是第十名左右的位置。 不是我自夸,我的地质学科,像我们的秦大河做的雪冰研究,这在世界上都是很领先的,在国际研究科学会都里面,在国际性组织里面我们都在里面是说法算数的,就是举足轻重的科学家。我想大家想知道的也就是我们那些人花了那么多钱,你们去干了些什么,我想我们干的不错,而且希望大家将来有机会也要去。 许戈辉:另外我想再补充一点,也是针对刚才那个同学问题的,两极之旅,我以前参加过千禧之旅,后来我们还搞过欧洲之旅,包括两极之旅,我们为什么要搞之旅的活动,或者叫做华人电视史上的一个比较大的举动一个比较有意义的行为,大家知道中国有五千年的辉煌文化,但是在现在的探险历程中,显然西方人是领先的,所以这一次的行为是中国人看世界,中国人走世界,中国人讲世界,这样一种突破。另外,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大家注意他不是一个单纯的科考行为,这样通过大众的传媒,难道我们仅仅是为了把这些事情告诉你们吗?不是的,我们是想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南极,现在臭氧的破坏正在危机着南极,臭氧层会使地球上的水面提升50米,这意味着什幺,意味着现在很多国家、陆地都不存在了,香港要被淹没了,我们又能做一些什么呢?那臭氧层被破坏是受到什么影响呢?有可能在平时在洗手的时候多用了肥皂,你平时在住酒店的时候,宾馆里会用大量的清洁剂洗那些毛巾,水的污染就是一种影响,我们每一个人做的事情是小的,但是地球上这几十亿人口做的是大的,所以我们想通过这个电视节目,这样的行为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大家,呼吁大家每一个人都要意识到到环保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这就是我们两极之旅想带给大家的。 刘小汉:刚才接着戈辉的话,我也有点感想,这次两极之旅,中国人走世界、看世界、说世界,从走世界、看世界来讲,我也看到很多感人的事情,或者我不了解的事情,过去不懂的事情。 许戈辉:请刘博士回答一下,有人猜测在若干年前南极有生物存在,甚至是我们不了解的生物的存在,以你的经历,你看呢? 刘小汉:在南极,冰平均厚2000多米,最奇怪的时候,在3000多米的冰层里面有一个淡水湖,这个湖叫东方湖,因为南极的冰盖形成已经有100万年的历史了,这个湖是在100万年前是被冰封盖在地下的,因为当时这个湖里肯定保存了当时生命形态,也许还有一些活的东西,所以这个东方湖是目前国际南极研究非常热的热点之一。而我们在个格罗夫山考察的时候,也分别发现一些冰下湖水的迹象。是不是真的,还要到今年我们去南极的时候看看能不能探测到。 许戈辉:有个同学好象是即将要去南极,他问有什么好的方法,发现哪些地方属于冰裂缝,怎么样能预知暴风雪? 刘小汉:第一,发现冰裂缝要靠经验;第二,因为没有气象站,所以也没法预料到暴风雪的来临,没有天气预报;第三,遇到暴风雪以后应该怎么办,当你去南极之前训练的时候我们就会告诉你,哈尔滨亚布力滑雪场有一个训练基地,南极考察队员去南极考察之前,必须前要到那去训练。 许戈辉:所以这个同学应该放心了,我想知道这个同学是谁,站起来,让刘博士也认识一下你。 刘小汉:结果是个女同学。 许戈辉:所以大家的掌声是对她一种鼓励、支持。 许戈辉:北极和南极在考察价值上有什么差别? 刘小汉:北极和南极都属于地球的极端,但是他们又有很多不同之处,南极是一个海洋,南极一是个陆地,南极的年平均温度比北极要低二十度,所以南极和北极因为地理环境不一样,条件不一样,科学研究的内容就有不同的地方,当然也有共性,比如说极光;但是也有很多完全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北极是北冰洋,所以没有办法建立永久性的考察站,好容易在北极点建设一个考察站,结果过两年就漂走了,漂到其它的地方去了;而南极就可以建永久性的考察站,在南极的考察站上,比如说天文学的研究,你可以用望远眼,光学也好,对一个天体可以昼夜二十五小时不间断的观察他,一观察就是五十年,像这种在北极就做不到,在南极是可以的。 许戈辉:综合几个不同同学相近的提问,我们在南极探险中有没有人遇难? 刘小汉:受伤可能比较多,在路上有牺牲的,但在南极不多,死亡率是1%,大半个世纪以来,各国南极考察一个总的平均数,按现在,中国已经有两万人次去过南极,但是没有牺牲一个人次,都说中国人运气比较好,外国人都这幺说。虽然从来没有死过人,但是也危险。 许戈辉:在我们的演讲中,或者在回答问题中,我当时有个体会,可能我们对这个数据千万要小心,因为我发现人大的同学特别有求实精神,这里收到一条问题,针对我们刚才说的提出问题了,各大报纸最近的一个科学报道说,一只美国的考察证明,南极的冰层不但没有变薄,反而在变厚。 刘小汉:确实大部分地区三百年来温度是上升了一点几度,接近两度,还有很多数据不支持这种趋势,有些地方是温度降低了。现在全球变暖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区域性的科学问题。现在科学家谁也不敢提全球变暖这个事。但是像臭氧空洞大家都可以确切的知道,由于人为的因素变成的那就更是一个大问题,越来越倾向于持反对态度,就是人没那么大本事,在46亿年的历史上也曾变暖,比现在要大的多,所以不要轻易地说。不管怎么说,人类应当保护环境,人类应当爱护自己的家园,也是毫无疑问的,另外还有一方面,有时候有些自然科学家比较夸大一点,类似于全球变暖这些,他也有他的苦心,因为他想夸大一点吸引起社会的注意,引起政府的注意,因为他可以得到更多的经费,然后加大研究。其实大家不用太担心,地球还是蛮好的。 许戈辉:另外一个问题,也可能来自心理系的同学,极昼和极夜对人类的心理有没有影响,如果有怎么排解? 刘小汉:极昼和极夜是极地独有的现象,尤其在极地,六个月白天,六个月黑夜,在我们中山站有四个月的黑夜,全白天有三个多月,极昼的时候还好说,问题不大,因为人有生物钟了,到时候你会想睡,到还没睡的时候就想睡了,甚至不拉窗帘也能睡。但是极夜就比较痛苦了,因为是几个月的连续黑夜,所以往往在心理上就产生不好的作用,但是现在这种现象是很普遍存在,心理医学界说不很明确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是概括的说大概是“南极病”。 许戈辉:这个同学倒不关心心理病,他倒是关心如果得了疾病可以不可以救治? 刘小汉:在我们的考察站条件还是比较好的,而且每次考察队都有医生,一般像阑尾炎这样的手术是没有问题的,我们都有医生,但是再大点的病就没办法了。在南极得了重病,就只好听天由命,尤其我们在野外考察的时候就没有医生,也没有条件,所以在野外考察的时候就最怕摔伤。去南极之前身体检查是很严格的,当然你再严格也无法完全避免。 许戈辉:这有个同学对南极科考经费很有兴趣,他觉得很遗憾的一件事情是,希望国家能够加大投入的同时,也加大宣传,尝试接受民间的捐款,他想问有没有一个捐款的网站吗? 刘小汉:像南极考察、北极考察都是一个公益性的活动,对于各个国家来说是由政府负担的,但实际上南极考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而且这些年来,十七、八年来,也得到了社会很多的支持,但是捐款是因为我们的管理体制原因,对捐款没法办理,就像我们每次考察穿的衣服等等。 许戈辉:有同学问我,你对《两极之旅》的欲望是什幺?我有去南极的欲望,我有走整个两极之旅的欲望。随队和不随队到底有什么区别,是因为南极不够吸引你吗?这绝对不是的,南极非常吸引我,随队去和不随队去的这个区别太大了,我们现在有网络了,可以跨越时空,为什幺我们还要亲身到当地去呢?因为这个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说我在千禧之旅的的时候,我可以骑着骆驼去看日出,你可以感受扑面而来的清风,你可以看到太阳从一片群山中喷薄欲出的时候,那个感受是你在书里面读,是你从电视里看的时候完全体会不到的。所以我觉得,做了电视主持人这一行,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我可以到不同的地方去,可以接触不同的人,通过电视这样庞大的媒体和大家分享,这就是为什幺我做主持人,现在做到是乐此不疲。刚才我说的就是经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那就是体验,体验不同的地方,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体验不同的人的新路历程,我现在除了做两极之旅,还做《名人面对面》,因为对一个被访谈的人,我走进他的内心,去了解他的生活,了解他的所爱、所恨、所喜、所悲,我自己的眼界就得以开阔了。立志当新闻记者的人,通过别人的人生来丰富自己的生命。 这个问题是问刘博士的,请问南极科考中垃圾是怎么处理的? 刘小汉:这里确实是收到很多很多的问题,我没有办法一个一个的回答,所以就很对不起这些写问题的同学,但是我大概归纳了一下,最集中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南极环境,包括垃圾这些问题;再一个是关于考察队员,怎幺样才能成为考察队员,他们怎么生活,就没有什幺小故事等等?大概就这两类问题。 我想第一个问题是这样,《南极条约》体系对于南极体系要求的非常严格,因为连续出台了好几个公约,但这几公约的讨论和制定我们中国代表也是在其中的,就拿这次我们《两极之旅》在南极激流的这二十多天来说,在那儿我们所有的垃圾全部都要带出南极,包括人体的排泄物,有时候听起来稍微觉得……哎呦!那多脏。可是,真的是这样,唯一我们留在南极的东西就是每天一磅的洗脸水,很一小点,连着洗脸、带刷牙,你要有本事把脚擦一擦,当地的雪融化的水每人分一磅,那个水洗完以后,我们在当地钻了一个洞,然后把水倒在洞里面,尽量缩少污染,像大小便统统都要带回来的。而我们在考察站,在中国的中山站、长城站也好,它的垃圾也是有严格规定的,第一,像纸这些可以燃烧、无害的就在当地燃烧,我们有焚烧炉,这个炉子出的烟是很少的,燃烧的很完全。第二,生活废水是要经过完全的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后排入大海,我说的生活污水包括人体排出物,这都算生活污水;第三,就是玻璃器皿,就是啤酒瓶、二锅头瓶子之类的,这些我们是带回到船上,然后走到太平洋中间很深的洋盆(音)的时候把它仍到太平洋里,因为玻璃制品对自然是无害的,二氧化硅实际上大自然很多,石头里就有很多,所以把它放在深海洋盆(音)里面,这个都是严格规定的;再有就是钢材、木材等等就要运回国内。 至于考察队员,要去当考察队员去南极考察,第一,你的研究项目要符合我们国家的南极考察的项目指导,就是你的科学问题得确实是南极重要的科学问题,不能说我去没事,就去看看,那就不行了。因为一个考察队员去一趟南极,国家差不多要投入十万块左右,要花很多钱,你的食品、衣服、安全装备等等,成本也很高的,要去南极,第一,要有科学上需要的,第二,要有很好的身体,除了健壮,不生病等等,这些物理的身体条件之外,除了要训练之外,还有就是要有很好的心理状态,比较太过于内向,或者比较过于自恋的,这种性格我就建议你们别去南极了,到那肯定很难过、很难受。但是只要是个健康的、心胸开朗的,又是做研究,这个研究不单单是自然研究,包括很多同学做社会科学研究的,南极需要这些研究的。只要是这样的话,去南极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许戈辉:最后再回答一个,问凤凰卫视下一个旅游的目的地在哪?先更正一下,不一见得叫旅游,凤凰现在也在做一个有关三峡的旅游片,和三峡的自然风光,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注意,我们的两极之旅,路途仅仅是过半,我们刚才讲的是以南极为一个主讲题目,因为刘小汉博士是南极方面的专家,而南极之旅也是《两极之旅》的极点,事实上我们《两极之旅》还有很长的路,还正在走着,将穿越三十几个国家,所以希望大家还能够继续索定凤凰卫视,关注我们的两极之旅,我做广告,两极之旅每天播出的时间,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22:30开始播出,也希望大家在有时间,不影响学习的情况看收看,而且,如果你经常给我们提一些好的建议,或者参加我们《两极大碰撞》的节目比赛,你还有可能获得亲身到北极去的机会,你想想今天我们讲的南极已经这么精采了,最后我们将胜利地跨越北极,那不知道要有多精采! 相关报道:图文:跨越两极 挑战极限:许戈辉与刘小汉对话录 相关报道:凤凰卫视与央视《跨越重洋团圆年》拍摄花絮 相关报道:凤凰卫视与央视进行中国最长时间跨洋电视互传 相关报道:凤凰卫视与中央电视台共同组建海外合资公司 相关报道:图文:凤凰卫视与央视联手跨越南北极拍摄采访
|
|||||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体育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