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体育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广告服务 |
|
图文:跨越两极 挑战极限:许戈辉与刘小汉对话录 2002年04月02日 20:27 许戈辉与刘小汉 中新网北京4月1日消息:日前,受中国人民大学的邀请,中国极地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刘小汉,与凤凰卫视“两极之旅”节目主持人许戈辉一同为人大学生作了题为:“跨越两极,挑战极限”的报告会。 由凤凰卫视与中视传媒合作举办的大型电视采访行动“极地跨越-两极之旅”于2001年12月8日从香港起程。摄制组驾驶6辆越野车从南极出发,计划用8个月的时间自南向北,穿越美洲大陆,途径30余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到达北极。目前,这支摄制队伍行程过半,现已到达古巴。 下面是报告会中许戈辉与刘小汉谈话的精彩内容部分。 许戈辉: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特别高兴今天能来到这。我听说今天是凭票入场的,我不知道后面站着的同学有没有票,不过不管有没有票,大家都非常受到欢迎。我不知道是不是有负责的同事介绍了,但是我还要给大家隆重的介绍一下,今天的主讲嘉宾——刘小汉博士。 刘小汉:纠正一下,我并不是主讲。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看看南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许戈辉:我们今天来到这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这次凤凰卫视和中央电视合作的“极地跨越-两极之旅”,及两极之旅节目台前幕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个行程当中他们会去到世界上最寒冷的极地,去探求那些最鲜为人知的文化,去拜会最神秘的宗教、最狂热的大都会,也会去到最先进的科技圣地,这不仅仅是一个对自然的探索,同时也是对人类文化、对人类宗教,对各种各样不同的,多元角度的一种揭示,一种思考。 刘小汉:南极在西方都把它叫做最后的大陆,为什么这样叫呢?实际上它是最后被人类认识的大陆,这是地球上最具有独特的特点的这么一个自然地理单元,它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它最低温度是零下八十九点六度,实际上还到不了这个温度,比如在零下的五十度四十度的时候,一杯热水掉泼到空中掉到地上就是已经是碎冰了,已经是冰块了,我们在格罗夫山考察的时候也是遇到这样的温度。再有,南极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一个地方,在它那儿,人类记录到最大的风速是超过每秒100米,而在这种情况下是当时的强风一样。 许戈辉:我听说人站在那会被吹得跑,吹到空中去,如果你是平趴在地上的话会被吹得打滚? 刘小汉:是,这是南极最严重的一种风暴,通常这种风暴只有在南极的冬季才能会出现,这次我们是在南极的夏天连续遇到这样的风暴,也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而且不光是我们这个队,包括美国在南极的极点站,还有美国在南极最大的考察站——麦克墨多站(音)都是因为这种大风暴而使他们的飞行中断了二十多天,当我们到达南极点的时候他们都很奇怪,我们20多天没有飞机了,你们哪来的这些飞机,哪来的这些人,这些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他们都很奇怪。 当然南极除了寒冷、狂风,还有干旱,干旱是因为它的温度低,大气中的水含量是很低的,还有很多特点。比如说,在南极本身的一千四百万平方公里的这么一片大陆,被平均两千米厚的冰雪覆盖着,也就是说,这个大陆它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之所以高是因为他有2000米高的冰。在1912年的时候,人类第一次到达了南极点,当时是英国的斯科特考察队长(音)和挪威的阿牟森(音)他们两个人竞赛,结果阿牟森(音)赢了,斯科特他们考察队五个人在去南极点回来的时候都被冻死饿死在路上了。 当南极最后被发现,被考察以后,逐渐逐渐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现在的时代精神和当时已经不一样了。现代的时代精神是更注重于理性、科学。如果说,当时人类发现南极是出于那种探险、扩展、发现新大陆这种时代精神的话,现在就是一种理解南极,理解自然,而且把南极的研究如何和我们全球环境变化,和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我们人类的未来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新的时代。 在南极,尽管已经有很多国家提出领土要求,而且在南极发生过为了领土而出现的这种流血事件,还开了枪,但是现在在《南极条约》体系的管理之下,整个南极变成一个科学的大陆,一个国际合作的大陆,一个和平的大陆,而且,尤其在南极他的特点是无论你是什么国家的人,什么国际的人,什么种族,什么政治信仰,在那儿都亲如兄弟。就包括英国和阿根廷在马尔维纳群岛打仗的时候,两国的科学家在南极住在一个账篷里面称兄道弟地在一起,我觉得南极的今天有点类似于我们过去所倡导的大同世界。真的到了南极之后非常纯洁,不仅大自然纯洁,人心很纯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纯洁,这可能是南极吸引很多很多科学家,包括社会学家,包括人文学者等等,这些人要到南极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南极现在的精神就是理性、科学,除了刚才说的那些理性以外,科学越来越重要,因为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就是从大约20年前,可以说整个人类的自然科学领域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分支学科,或者不同的狭窄的学科分野,逐渐会合成一个大科学,我们叫做自然科学进入大科学时代。 大科学时代的几个特点,第一,它的科学目标非常庞大,不是一种非常综合的大目标,而这种大目标是任何一个单独的学科都无力完成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它的科学活动的规模非常大,必须要全球的科学家共同来努力,任何一个国家的科学家都无力完成;第三个特点,它的科学目标非常贴近人类。 许戈辉:刘博士今天特意跟我说,如果要我真要我说南极我可能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我倒有一个建议,我们与其这样单向地讲,不如接下来我们就和同学们开始进行交流,如果你们有什么好奇的地方,你们想知道的地方,你们来问,一边问一边答,也就一边讲了。 刘小汉:好,就这样,南极的科学我就不讲太多了,因为每一个主题里面都有无穷多的内容,我就先带着大家一块上南极看一看。“雪龙号”破冰船,中国南极考察队每年要乘坐这艘船去南极。这个是我们买的新船。这个船排水量将近2万吨,能破一米六的厚冰。 许戈辉:这个船有什么设施。 刘小汉:这个船从上到下有八层楼那么高,里面有游泳池,有图书馆,有健身房,健身房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里头可以练投篮。 许戈辉:你说的好象不是一个南极考察船,像我们现在的俱乐部。 刘小汉:确实很不错,而且这个船的尾部后面还有一个停机坪,可以停两架飞机,但是这个船尽管这么大的一艘船,一百六十多米长,八十多米宽,但是真正去南极的路上,过了赤道以后,也仍然在狂风恶浪里面也就像一片小树叶一样在水面上飘浮不定,我们在船上都是摇的黑天昏地的,自己睡觉的时候都要用床上的带子绑起来,要不然床摇的时候一下就掉到地上了。 许戈辉:这条船是从上海出发是不是,到达南极需要多久呢? 刘小汉:大概要走四十天,我们要穿过台湾海峡,经过新加坡,然后过赤道,然后到澳大利亚西部,然后从澳大利亚西部我们补充一点淡水和蔬菜,向南走一直到我们的中山站,当然我们南极现在有两个站,一个是中山站,一个是长城站,长城站是我们第一次考察站,当时建站的时候我参加了建站,那是17、18年前的事。建好了以后突然觉得不过瘾,因为这里还没进南极圈,所以在南极圈以外叫亚南极,或者小南极,没有典型的南极环境,不可能进行典型的南极的科学考察,所以四年之后我们就在南极大陆上建了第二个站,叫中山站,这就是南极圈里面,南极圈是66度33分,而这是南美99度多了,所以已经是非常标准的南极环境,而且这里是南极极光最好的地方。再一个,这里是对于开展最典型的标准的南极科学研究是最理想的地方,所以中山站比长城站要大,要更现代化,而且在那工作的科学家要比长城站的科学家要多,所以我们的“雪龙号”是去中山站,每年去中山站,而每三年去长城站。去长城站主要的目的是送煤油,因为在南极唯一的能源全部都是靠燃油发电,发电是靠电,做饭是靠电,照明更不用说了,在南极各国考察站都是这样,全这靠个“雪龙号”给我们运油了。 南极没有原住民,也没有原住动物,所以当时在领土开发的历史时代,也成了一个问题,因为按照海洋国际法院的领土拥有的原则是两条,第一条是首先发现,你要有首先发现权,第二条是要实施有效的行政管辖,要事实有效的行政管辖,就得有被管辖的受体,就是得有原住民,你得有人,所以这里的企鹅就稀里糊涂地成了被管辖的对象,这种企鹅叫阿得雷(音),是南极数量最多的企鹅,它个头比较小,反正是和人类很友好了。比较代表性的企鹅,这种企鹅就比较少见了,叫做帝企鹅,是南极企鹅里面最大的,身高60厘米,体重是60公斤,比在座的人都要重,尤其是女同学,力大无比,你想抱抱他是很困难的,我去试过,像我这样的强有力的大力汉是毫无办法。南极的企鹅都不怕人。 许戈辉:因为它们才是南极的主人。 刘小汉:这种企鹅你给他拍照,你到跟前跟他友好,他很不在乎,尤其你给它照相的时候,往往是昂头挺胸,头抬的很高,让你尽情照个够。 许戈辉:我也听说,你看这个企鹅不可一世的样子,其实企鹅也很笨的,有一个发现是美国国家空军发现的,因为这些空军驾着飞机飞越南极的上空,他们飞的很低时候会发现,那些企鹅很好奇,他们就会抬着头看飞机,但是他不会转头,当飞机飞到后面的时候他们就侧着倒下去了。 刘小汉:这个企鹅不是笨,是很朴实。南极的企鹅数量非常大,企鹅都是按一个营地一个营地的,一个营地可以有几万只,最多可能是上百万只,在前几年两个俄罗斯的科学家在考察一个企鹅营地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把一个营地的企鹅惊动了,结果这些企鹅就拼命地奔跑起来,把其中一个科学家给踩死了。 而且这种企鹅分工很明确,社会结构很明显,在一个营地里只有那么几个大企鹅当保姆来负责照看所有朋友们的孩子,而其它的大企鹅都到很远的海里面吃鱼,然后再走回来,回来以后再喂他们自己的孩子。这些企鹅从来不喂其它的孩子。 中国自从建立了考察站以后,就是南极体系的协商国。 南极除了狂风、低温还有很多冰裂隙,这些冰裂隙是看不见了,新下的软雪给覆盖了,所以表面上平平的,看不见,这是我们的雪地车过的时候压跨了,这个冰裂隙是最大的危险,所以我们考察的人第一条是不怕死。 许戈辉:我们这次的摄制组就是掉在冰裂隙边上? 刘小汉:是的,当时我们的亓克君导演和一个小伙子,在雪地上骑着雪地摩托,碰到了一个冰裂隙,就在快要掉下去的时候,他们马上就来了一个鲤鱼打挺,幸亏那个冰裂隙比较窄,没有下去,雪地摩托被卡在冰裂隙中,后来被拖出来了。所以,这种冰裂隙对南极考察队员危险很大,很多国家的考察队员就是丧身在这里面。而且毫无阻挡,两边都是笔直的冰壁。 在南极内陆有一大片山,叫格罗夫山,这也是中国考察队开辟的新的地区,是人类第一次开辟的地区,他有3200平方公里的面积,有64座这样的山,而且表面都是蓝冰,几十万年前,甚至百万年前形成古老的冰,如果口渴的话可以很放心的吃那里的冰。在格罗夫山,那里的山都非常陡峭,而且那里的风很大,所以把在那里经常遇到这样的蓝冰的陡坡,凡是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行迹比较困难,这次遗憾的是我们摄制组没有带那种带爪子的鞋,所以碰到这种情况就没有办法。 这个格罗夫山考察是一个流动营地,在那经常遇到暴风雪,风速也是每秒40、50米。格罗夫山有几个比较主要的山头,高度都是600米到800米左右。在南极是唯一一个没有国界的大陆。所谓事实存在就是一有个考察站,你可以以这个为圆心,周围就是你的范围,或者你新考察了并没有别人考察过的地区,那么这个地区就是你的势力范围,用外交的话就是有优先权的地区,象格罗夫山这样的地区是我们考察以来开辟最大的一片优先地区,这个面积相当于四个新加坡那么大,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二百多年来第一次的“扩张领土”。 (未完待续) 相关报道:幕后故事:凤凰卫视《永远的小平》创多个第一 相关报道:凤凰卫视与央视《跨越重洋团圆年》拍摄花絮 相关报道:凤凰卫视与央视进行中国最长时间跨洋电视互传 相关报道:央视与凤凰卫视合办《两极之旅》举行起步礼
|
|||||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体育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