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首页>>>>新闻报道

导演黄健中谈《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2002年04月02日 11:39

  电视连续剧《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日前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开播,记者通过长途电话采访了该剧的导演黄健中。这位曾经执导了《小花》、《如意》、《龙年警官》、《笑傲江湖》等一系列优秀影视片的著名

  导演,这段日子因《盖》剧而再次成为热门人物。

  1、聚焦民族、信仰和人性的冲突

  记者:《盖》剧已经开播,作为导演,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黄:《盖》剧开播前,国内不少媒体和观众都对此剧表示了极大的关注,比利时驻华大使马利国对《盖》剧评价很高,表示要向国内郑重推荐,争取此剧尽快在比利时播映。目前又适逢比利时王国首相访华,因此《盖》剧的播映,已成为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的一件大事。

  记者:《盖》剧的题材非常独特,是否剧本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黄:张雅文是一个很敏锐的作家,她首先发现了这个传奇故事,写出了《盖》剧的第一稿,功不可没。去年4月,我和赵冬苓及其他主创人员一行5人再赴比利时采访、踏勘。当赵冬苓修改的剧本交到我手中时,我很惊讶,没想到剧本改写得那么好。比利时人民二战时说过一句深刻的话:“战争在继续,生活也在继续”。赵的剧本紧紧抓住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写出了民族的冲突、信仰的冲突和人性的冲突。读剧本时,我惊喜、兴奋、震动、流泪。这是近年来我读到的最好的电视剧本之一。

  记者:剧本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黄:剧本不仅有艺术魅力,而且有思想深度。比如金玲在营救一批批比利时朋友时,与德国将军霍夫曼有无数次激烈的辩论,显示了她的思辨力量。再如,剧中有一段情节,描写一位普通比利时妇女玛利亚和怯弱怕死的儿子安德鲁在绞刑架下的一段对话,安德鲁因经受不住敌人的酷刑,出卖了其他三位炸火车的青年人,但他又因为内心的忏悔而主动承担了主犯的罪名。在他面临绞刑的时候,母亲生怕“生性善良,但不是一个坚强的孩子”的儿子死前经不住考验,再一次出卖朋友,面对着儿子“我受不了了,我不想死!”的绝望的呼喊,她一直用激励的目光看着自己胆怯的儿子,那几句“你受得了,你比你想象得要坚强,妈妈帮你早点结束好吗?”的话语,显出了平静中的坚定、平静中的温和,但在这平静温和中,蕴藏着多么巨大的内心的挣扎!而当她亲自动手拉动绞刑开关的那一刻,自己也昏了过去。剧本通过这种生与死剧烈冲突中的选择,写出了一位可歌可泣的母亲,写出了比利时人的伟大性格。剧中金玲的成长,既伴着腥风血雨,也有人间真情;两种文化相互融合,滋养了她,使她成为铮铮铁骨的斗士。

  剧本对德国法西斯的深刻揭露和鞭挞,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特别是剧本最后开掘的主题已经突破了对战争的表层描写。战争结束,戏剧似乎也应该划上句号。但作者笔锋陡转,表达了人们在胜利后对人类的尊严和正义的态度。剧本在对待战犯冯·霍夫曼将军的审判中所体现出来的公正、秩序和宽容,表现了人类文明的尊严和进步。这一笔,可以说升华了这部作品的题旨,超越了对一般战争题材的思考和展现。

  2、金玲:非许晴莫属

  记者:许晴是剧中唯一的中国演员,你为什么挑选许晴饰金玲这个角色?

  黄:其实一开始,金玲这个角色我们考虑了3位演员,一位是巩俐、一位是许晴、一位是蒋雯丽,三个都是当今中国影视圈的优秀女演员。最终由央视、潇湘厂和中国妇联的领导一起讨论,逐个比较,选定了许晴。许晴的戏细腻柔和,和人物的形象、气质比较贴近。因此这个角色不完全是由我拍板决定的。

  记者:许晴本人对这个角色认可的程度如何?

  黄:许晴第一次看剧本时并不喜欢这个角色,倒是她的妈妈觉得金玲这个人物特别有意思,值得去塑造。我发现年轻人不太了解二战这段历史,反而是上了年纪的人关注这段历史。我和许晴沟通时,指出不要让金玲过分作“英雄状”。她在比利时大学的论文答辩会上,显得聪明而又腼腆,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女留学生。她是在一连串矛盾冲突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对角色的这个基点必须把握准确,现在看来,许晴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是到位的。央视审片小组组长陆善家说,开始是许晴在演,接下来是金玲演了,角色身上洋溢着东方女性独有的魅力,金玲这角色非许晴莫属。

  记者:许晴在塑造金玲这个角色时,闪现了那些光彩?

  黄:许晴是女演员中比较有文化修养的。她看剧本很认真,一些台词不够生活化或不贴切,她就自己动手协助修改,有的地方改得很出彩,我和剧作者都很满意。

  瑞克和她演对手戏,也对她赞赏有加。他说许晴既古典、又现代,气质高雅漂亮,表演非常真实。拍摄金玲在比利时结婚的镜头时,一台机器拍摄霍夫曼,因为剧中蒙太奇镜头是霍夫曼告诉金玲的父母她在比利时结婚的消息,父母在国际长途中表示了首肯;另一台机器拍摄金玲听到霍夫曼转告父母的消息,喜极而泣,流下了喜悦的眼泪。拍摄时,许晴一直跟着人物情绪走,渐渐地热泪夺眶而出。她的表演丝丝入扣,感情自然真切。

  拍摄金玲在法庭上为霍夫曼辩护的那段戏,几分钟的台词,许晴一气呵成,拍摄一次就完成了。她的话音刚落,法庭里的群众演员都一齐鼓掌,为她的精彩表演喝彩。

  3霍夫曼:一个决定全剧命运的人物

  记者:作为一个中国导演,执导一部反映二战时期欧洲战场的片子,你感受到创作上的压力吗?

  黄:执导这部电视剧,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创作压力。对二战题材,我们比较熟悉中国的东西,对日本法西斯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但对德国法西斯和欧洲的在二战时发生的事,主要是通过文学、影视作品来了解,这种了解相对而言是比较肤浅的。如今要到欧洲国家实地拍摄,具体到操作层面,确实难度很大。德军中分德国职业军人和党卫军两类,平时滥杀无辜的不是前者而是后者,他们的军服也是不一样的。这些细微的差别如果不能准确表现,那就难以让人信服。在拍摄前,我的几位专家朋友给我复印了许多有关方面的资料,同时借助欧洲的文学作品了解二战的情况。最重要的是到了比利时,我们广泛接触了当地的人们,虚心听取比利时人的意见,每拍完一段样片都请比利时演员一起审看把关。总之,我们尽最大努力来准确反映这段历史。

  记者:这部戏创作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黄:《盖》剧最大的创作难点不在金玲身上,而是霍夫曼,这个人物把握得准确与否,决定了全剧的命运。

  冯·霍夫曼将军是德国法西斯驻比利时的最高头目,他有残暴、非人性的一面,同时他又是一个出身贵族世家的德国军人。他爱弹钢琴,重视音乐、哲学,自身的文化底蕴包含了人道主义色彩。我和赵冬苓商量,构思这个人物时一定要找准他的基调,找到他反战的依据。他到了比利时后,忘记带乐谱,自己把巴哈的乐谱默写出来,显示了他的艺术素养;当他知道妻子把家中不满18岁的儿子送往战场时,他很痛苦,躲在室内不停地弹奏贝多芬的《悲怆》;金玲解救的那一百多个比利时人,也是通过他的手签下的特赦令。但他毕竟是比利时的头号罪犯,所以当战争结束时,他只有低头认罪,金玲才能说服比利时人民宽恕他。全剧充分展示了两人不断碰撞、不断斗争,在冲突中相互理解、沟通,直至霍夫曼良知醒悟,低头认罪获得释放。生活中这个人物的原型基本上也是这样的。

  记者:扮演霍夫曼的演员瑞克·汉内克达到了你的要求吗?

  黄:瑞克·汉内克是比利时国家话剧院的优秀演员,他扮演的冯·霍夫曼将军的形象准确而又传神。说起寻找这个角色的扮演者,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

  原先比利时方面协助我们挑选了一个当地很有名气的演员来试妆、录像,我看完录像,觉得这个演员形象、气质不错,但表演带点花架子,缺乏深度。我实话实说,他一生气便走人了。第二个被推荐的是比利时国家话剧院的院长,但他要价太高,我们无法承受,只能作罢。之后协拍方又推荐了七八个演员,我还是不满意,此时《盖》片已开机一周了,而男主角的人选依然无法确定。正在踏破铁鞋无觅处时,协拍方又推荐了一位话剧演员瑞克·汉内克,一见到他,我就有一种兴奋感,大概只接触了十分钟,我就向比利时方面表示同意。对方认为我只看了十分钟录像就定男一号,太草率了。其实我看了两遍他表演的录像带,发现这个演员很善于表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复杂感情,我反复琢磨,决定用他。男一号人选终于定了。

  记者:你和瑞克·汉内克的合作顺利吗?

  黄:我们彼此经历了一段磨合期,最终合作得十分愉快。霍夫曼的戏,主要是在原型人物当年居住的官邸拍的。第一天拍摄时,瑞克因紧张,脖子变粗,纽扣也扣不上了。比利时的副导演提醒我,比利时人容易紧张,要不断鼓励、肯定他,这样他才会渐渐松弛。有一个镜头需要他大发脾气,瑞克放松后演得非常到位,拍完后我和他紧紧拥抱,他显得很兴奋。他是话剧演员出身,很有艺术修养,每场戏每个动作都设计了几套方案,是个肯动脑筋的好演员。譬如他对人物发型的设计,他要求化妆师不要对发型喷发胶,拍摄中我发现,在不同的场合人物不同的情绪中,他的发型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这种细微之处他都作了精心的处理,令我非常感动。

  我们每天拍到半夜才停机,清晨五六点钟就要化妆,瑞克来不及背台词,每次只能在现场准备台词。他对这项工作极其认真,不仅要求自己背熟台词,而且要化为角色的情感来讲台词,达不到要求他绝对不让我拍。表面上时间拖长了一些,但对戏的艺术质量有保证,我尊重他的工作方式,双方配合得很好。

  剧中有一场戏是战争结束,他已被关进监狱,金玲去狱中探视他。表演时他坐在那里,背对金玲不睬她。我要求他站起来,把内心情绪发泄出来,他说,霍夫曼是贵族,不可以随便发脾气,坚持要坐着演。我提出先拍我的方案,他演完后看了回放,认为很符合人物的情绪,就不再坚持自己的表演方案了。(文汇报 包明廉)



相关报道:业内人士谈《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