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体育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
中新社记者综述:香港“财赤”问题析 2002年02月22日 08:34 中新社香港二月二十一日电 题:香港“财赤”问题析 中新社记者 张传熙 香港特区政府今天公布最新年度财政赤字为六百多亿港元,不但创下过去十年中四个财赤年度的新高,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同步刷新,占本地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点多。库务局局长俞宗怡下午在介绍最新财政年度状况时认为,香港公共财政已经亮起警号。她预期,如无改善,则现时三千七百多亿财政储备,六七年后将会用完。 造成财赤三大原因 造成空前财赤的主要原因是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经济增长周期性放慢,卖地及相关收入下降,政府投资回报减少,是造成本次财赤扩大的三大主因。 本次财赤,是特区政府面临的棘手问题,但根源却在特区政府之前。撇开经济周期性因素,目前香港的财政架构早在港英政府的时候就已经定型,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包括:税基过窄;库房过分依赖卖地;政府要负担庞大公共服务、福利开支等。今日所出现的财赤问题,就与港英时期推行高地价、高通胀、高工资的后遗症及财政架构不无关系。 下午库务局长俞宗怡的“警号”说引起较多的争论,有议员就指出估计“过于悲观”,但也有意见认为财政问题确实到了要务实面对的时候。 解决难题的好契机 本次政府公布的报告直接点出香港财政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而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其一:财政过分依赖卖地。在一九九八年经济衰退之前,卖地及相关收入占政府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卖地收入在整个财政收入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下午政府披露的数据说,一九九一年至九七年卖地收入平均每年有四五百亿港元,而最近四年平均则只有二百亿左右。卖地收入锐减,财政难免出现抖动。 其二:政府的包袱过于沉重。除了众所周知的巨大住房补贴、公务员开支外,政府还要参与大型基建投资,在教育与医疗服务上要负担庞大开支等。光公营医疗的开支一年就高达三百亿元。 其三:香港税制完善税基过窄。香港有关经济专家指出,百分之五有盈利的企业承担了百分之八十的所得税,而百分之十七的纳税人缴付了百分之八十的薪俸税。 分析人士认为,是次财赤问题出现,固然不是好事,但也未必不是解决问题的一个良好契机。因为,在经济低潮时期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因症施医,远要较经济走好时容易下手得多。 特首承诺几年内解决 解决财赤,无非加税,或缩减开支。从下午各界反映来看,普遍倾向于先从控制开支入手。 人们注意到,董建华上任以来,已对香港存在的经济问题包括财政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在力求营造新增长点,推动经济转型的同时,在财政上也实施一些试探性改革。如早前委托专家小组对财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在近期提出了征收消费税,扩大税基的思路等。 有舆论认为,董建华前五年施政已积聚了不少经验,一旦当选连任,采取更大胆、更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并非没有可能,因此相信在财政问题上特区政府能有所作为。下午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就表示有信心解决财政问题。实际上,近日政府宣布在下一个年度削减三千个公务员职位,就被外间视为财政及公务员改革的一个信号。董建华昨日在财赤数字公布前,就承诺在未来几年内将财赤问题解决。(完)
|
|||||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体育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联系我们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