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
“张大千绘画艺术回顾展”:一缕画魂系两岸 2002年01月01日 07:57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三十一日电题:通讯:一缕画魂系两岸——“张大千绘画艺术回顾展”侧记 中新社记者邢利宇 海峡两岸“张大千绘画艺术回顾展”即将在北京降下帷幕。此次是海峡两岸历史博物馆在北京首次联展珍藏。随着画展的结束,以前从未在大陆展出过的六十幅台湾珍藏张大千画作就要返回宝岛。 中国历史博物馆一楼画展厅内,冒着北方冬季的严寒前来参观的人,三三两两,络绎不绝。其中,不少喜爱绘画,关注两岸文化的参观者在大师的经典画作前久久驻立,仿佛沉浸在大千恬淡、悠长、深远的艺术世界。 张大千,中国美术史上少有的全能画家,擅长中国山水、花鸟、人物,兼能书法、篆刻、且工诗词、精鉴赏、富收藏、对画史、画论亦有精湛研究。在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作品近三万幅,虽多已散轶,但存世作品仍有五千余幅。 此次所展作品皆是从台北历史博物馆、四川历史博物馆和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大量画作中精心挑选出来,共七十九幅,系大千先生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七八年间的作品。 这次画展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全部展品中,来自台北历史博物馆的就有六十幅,是大千先生旅居海外和居住台湾时所做。另有十五幅来自张大千的出生地四川。考虑到大千早期作品在内地较为易见,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仅从其藏品中精心挑选了以作于一九三四年的《山水扇面》为代表的四幅入展。 就此次绘画展,台北筹展委员会主任委员、台北历史博物馆馆长黄光男教授在展序中说:“此次北京之历史博物馆筹办‘张大千绘画艺术回顾展’,除了馆藏精品与四川省博物馆的收藏珍作外,更邀请台北之历史博物馆跨海共同参与展出,其中之内涵意义大矣。” 他称,惟有两岸历史博物馆的共同合作,方能完整的呈现出这位绘画大师的画风全貌。这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意义上是一项重大的突破与成果,同时也显示出若干特殊的象征意义。 这七十九幅画中,大千自画像的人文关怀意味最为浓厚,款识“吾今真老矣,腰疼两眸昏。药物从人乞,方书强自翻。……异域甘流落,乡心未忍言。”淡淡的乡愁在画笔下弥漫…… 台北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墨荷通屏》是此次画展中尺幅最大的作品,高逾三米,宽近六米。画面开阔,气势恢弘,宏伟中兼具秀丽之韵致,是张大千敦煌归来后画风转变的代表作之一。上题:“一花一叶西来意,大涤当年识得无?我欲移家花里住,只愁秋思动江湖。两京未复,昆明玄武州渚之乐,徒托梦魂。”大千既豪放又内敛的细腻心致溢于言表。 《老梅》是大千作于一九七六年的一幅作品。边注:大千平生最钟爱梅花,晚年自号“梅痴”。他曾在加州海滩获一巨石,取名“梅石”,将其不远万里运回台湾,身后即长眠于此石下。读之令人感怀。 一缕画魂系两岸。此次两岸历史博物馆不惜努力跨越海峡共展大千画作,赢得众人注目。大千若在天有灵,也会由衷感慰吧! (完) |
|||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联系我们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