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
经济透视:中国交通趋利避害应对经济全球化 2001年12月22日 09:13 中新社西安十二月二十一日电题:中国交通趋利避害应对经济全球化 中新社记者周音 面对经济全球一体化,中国公路、水路交通行业能否把握机遇,趋利避害,是摆在交通业人士面前的新课题。中国交通部副部长张春贤在接受记者采访如是说。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今年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三千多公里,从而使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一点九万公里,创下位居世界第二的新纪录。 作为航运大国,中国船舶运力已达二十三万艘,五千多万吨。 加入了WTO,中国可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最惠国待遇,这将有利于打破贸易壁垒和经济封锁,扩大出口。 张春贤说,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在公路运输、水路运输、仓储、船舶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开放市场的承诺。不过,就市场开放而言,中国公路、水路交通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目前进入中国道路运输市场的外商大多数是国外和台港澳地区的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较小,今后更具竞争实力的国外大公司进入中国道路运输市场在所难免,竞争的重点是货运,而中国有规模有实力的公路货运企业不多,竞争力不强,外国大企业的进入将使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影响。 另外,外商希望进入的是中国道路运输业中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市场潜力大的业务领域。这些领域也正是中国道路运输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市场,不同程度地还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这种不统一、不规范局面很容易使外商占据中国道路运输发展的“制高点”。 其次,中国港口每月开出的近洋航班和远洋航班中,境外航运公司分别占百分之四十七点五和百分之七十。在中国外贸货物运输中,中国承运人的市场份额已从八十年代末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下降到目前的百分之四十以下,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份额从九十年代初的百分之五十下降到不足百分之三十。班轮运输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将加剧目前的竞争形势,有可能进一步降低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 最后,中国港口管理体制正处在改革阶段,港口各方面关系尚未全面理顺,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随着外国资本更多地进入中国港口行业,外商先进的管理经验、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和优质的服务水平,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 中国交通要进步、要发展,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参与世界经济游戏规则的制订。张春贤认为,这就需要业内人士学习和掌握世贸组织规则及知识,对加入世贸组织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相应措施,抵御和克服加入世贸组织后给中国公路、水路交通行业造成的冲击,保持交通运输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
|||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联系我们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