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首页>>社会文化社会文化>>新闻报道

上海婚介所黑幕曝光

2001年11月13日 11:29

  

声明:本版文章之版权属于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如转载请与原刊载媒体联系,谢谢合作。

  时下,上海某些婚介机构操作极不规范,黑幕重重:有的婚介所雇一些“婚托”蒙人,有些骗婚者靠“包装”行骗……征婚者心中牵线搭桥、缔结姻缘的圣地,竟成了大赚“黑钱”的场所。

  假婚介所以“婚托”“淘金”

  今年4月,41岁的河南女子王莹在上海开设一家“心雨婚介信息站”。其实,这家“婚介所”既没有工商营业执照,也拿不出民政部门的批文,却在短短4个月内大做广告,吸引沪上400多名男女前来报名,一时门庭若市,骗得应征者30000多元钱。今年9月,王莹因涉嫌诈骗罪被黄浦区检察院逮捕。

  据解放日报报道,司法机关经调查得悉,王莹赚钱的方法主要是依靠“婚托”。她的手下有多名“婚托”,“常客”则是一男一女两员干将。男的是50岁下岗人员巩某,因其身高一米八,“卖相”不错,且因同时受雇于别的婚介所,有“婚托”经验,故很得王莹赏识。女“婚托”为40岁无业人员黄某。这两个“婚托”每天“上班”,“身份”却不同,有时一天中能变化出多种“职业”,如经理、厂长、会计、文员等,以各种角色与应征者周旋。王莹对他们的要求只有一个:只见一次面,以后就永远甩掉对方,更不能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据这两个“婚托”向检察机关交待,在王莹雇佣他们的3个月中,每人分别同100多名异性应征者见过面,每次见面后,从王莹处领取提成10至20元。

  王莹在上海婚介市场“淘金”,害苦了一批企望通过婚介所寻偶的男女。他们每次要付80元约见费,但往往谈不到10分钟就“拜拜”了。其中来自上海郊区某镇的汪小姐,她被“婚托”陈某“借”去10000元后杳无踪影。

  婚骗靠“包装”行骗

  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无业人员鲍影波,被婚介所“包装”成美籍华人、“MBA博士后”、外企总经理等不同身份,以谈恋爱为名诈骗钱财。今年3月被警方逮捕,后被长宁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处罚金1.5万元。

  鲍某今年48岁,曾因诬告罪被处有期徒刑5年,曾两度离异。1999年底,他到上海杨浦区一家婚姻介绍所登记征婚,这家婚介所工作人员暗示他要好好“包装”自己。于是,他将登记的身份改为“中法合资宏利橡胶润滑剂公司经理”。这一“包装”果然奏效,婚介所给他介绍来的张女士对鲍颇为倾心。去年春天,鲍请张女士到徐家汇一带看新房,然后说购房款已筹集得差不多了,只缺一两万,张女士很爽快地拿出10000元。不久,鲍对张女士说,房子要交钥匙,钱还是不够,张女士又送上了两万元,此后,鲍即杳无踪影。

  去年11月,他又窜到上海南丹路上的一家婚介所,故伎重施,不过这次他用的头衔更加“吓人”:“美籍华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MBA博士后、美国大海石油化工(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很快,他就从婚介所里“觅”到了“猎物”,一位房产公司女经理上钩了。这位女经理在事业上虽说是“女强人”,但在恋爱方面却经验不多,鲍某一句“美元存在银行,手头缺人民币”,就从她那里“借”去了两万元钱。交往3个月后,任凭女经理不停地“拷”,鲍某就是不回电。

  鲍某因诈骗多名女征婚者终于露出马脚,他在斜土路上某婚介所结识的高女士成了他的“掘墓人”,给他一次次骗局划上了句号。警方调查时发现,鲍的通讯录上竟写有100多名女性的名字,经查证,基本上都是通过婚介所结识的。

  婚骗在婚介所登记很容易

  一句“丧偶”的谎言,就骗得婚介登记;把户口簿上的“已婚”改为“未婚”,就得以在多家婚介所“觅知音”。

  周某是上海人,有妻子儿女,到婚姻介绍所登记却称自己“未婚”。他把印有“未婚”字样的字条,贴在户口簿“婚姻状况”一栏里,用以遮盖原来的内容,然后拿去复印,再用复印件到婚介所登记。这种并不高明的手段居然骗过了多家婚姻介绍所,使他寻觅到数位女士实施骗术。这中间有位诸姓女子,通过婚介所与周相识,被周自诩的“股票分析师”头衔所迷惑,委托其代炒股票,结果被骗去十几万元。今年3月,诸女士突然发现自己账户里股票、存款都不翼而飞,大惊失色,却已找不到周的踪影。直到周某落入法网,诸女士才知道一直与她“谈恋爱”的周并非单身,而她也不是第一个受害者。

  稿件来源:生活时报




社会文化社会文化>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