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大观 | 中新图片 | 中新财经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华人世界 | 台湾频道 | 供稿服务 |
|
记者走访可可西里 体验藏羚羊保护现状 2001年07月24日 15:24 中新网北京7月24日消息:《人民公安报》记者孙军近日奔赴可可西里,亲身体验环保志愿者的艰苦生活环境,以及藏羚羊保护的现状。文章如下: 在志愿者中,我显得有点“土”,大家都是肩背一人高的登山包,什么防寒服、睡袋一应俱全,而我则是丁零当啷、大小五个箱包,却没有一样野外生存装备。但我有一样东西征服了所有人,让人感觉我并不“土”,而是很职业———我带了一身警服。5月1日,到保护站的第二天一早,我和两位来自福建的4月份志愿者交接了工作,在这里志愿者还自觉地形成了每月交接时的升旗仪式。我也平生第一次作了一个升旗手,没有音乐,没有观众,我们唱起国歌,在稀薄但却纯净的高原空气中,男声合唱的国歌质朴、庄严而嘹亮。望着鲜艳的国旗在自己手中冉冉升起,百感交集,泪水几欲夺眶。在这里,我听到了志愿者的口号:“为了可可西里,献出生命中的一个月。” 索南达杰保护站在青藏公路2952公里处,1997年动工,目前已成为青藏线上的一个标志性建筑。这里有用我国南极长城站建筑材料建成的营房、展厅、厨房、厕所,利用风能、光能的小电站,一个28米高的望塔;同时还有一辆带斗的北京吉普车、两台电脑、海事卫星电话和电视。人员除了每月的两名志愿者,还有两个20岁出头的常驻人员,扎多———曾经是野牦牛队员的藏族小伙,高兴———“绿色江河”办公人员。在去年野牦牛队撤销之前,这里曾是野牦牛队反盗猎时调养和中转的地方。 在志愿者中,我显得有点“土”,大家都是肩背一人高的登山包,什么防寒服、睡袋一应俱全,而我则是丁零当啷、大小五个箱包,却没有一样野外生存装备。但我有一样东西征服了所有人,让人感觉我并不“土”,而是很职业———我带了一身警服,这是青藏线上不多见的新式警服,而且是这里还没发的作训服。进诊所时我以为走错门了,那其实就是一个小卖部,里面昏昏暗暗,在方便面、矿泉水橱柜的一侧我发现了一些药品。售货员显然也就是医生了,虽然我放心地注意到他拿出的是一次性注射器,但还是关心地叮嘱一句:“你不要把针打错了噢!”我也是到了可可西里才知道是站在了青藏高原(以前总感觉到了西藏才算),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保护站选在了一个河流经过的低地,但海拔也有4500米(拉萨是3700米)。对于“3000米是个关,4000米是考验,5000米是极限”的说法,我也是一点点在领教。 初到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休息中我看到扎多在为索南达杰纪念碑拭碑,便想冲过去拍照。这一跑,我才发觉脚下发飘,有点像踩了个又厚又软的胶垫。高原反应!我赶紧刹住了脚,但人已开始“呼哧呼哧”喘气了。在保护站的头两天,我是头疼难忍,起初以为是没休息好就没吱声,后来忍不住才说出来,才知道这也是高原反应,是缺氧所致。我就赶紧大剂量吃高原特有的“红锦天”中成药,这才慢慢见好。 可这时我却出现了感冒症状,咽喉肿痛,脑门热身上冷。5月的可可西里夜里都在零下五到十摄氏度左右。这里有柴油锅炉,每天晚上8点烧,晚上12点关,这样屋里温度能热到25摄氏度,保证人能钻进被窝,而且必须在屋子降温前进入梦乡。最初的日子我都是在半梦半醒之间熬到天亮。感冒是在5月5日到50公里外的五道梁去作环保宣传时打了一针才好转,当时进诊所时我以为走错门了,那其实就是一个小卖部,里面昏昏暗暗,在方便面、矿泉水橱柜的一侧我发现了一些药品。售货员显然也就是医生了,这个中年男子一听我的口音就问:“你是哪里的呀?”我为了确保安全的“含金量”就说:“公安部的!”从表情上看不出这男子的惊奇,但问话却很好笑:“哪个公安部?是中央的吗?”还补充一句:“这里最近挺好的吧?”虽然我放心地注意到他拿出的是一次性注射器,但还是关心地叮嘱一句:“你不要把针打错了噢!”———在保护站,扎多和高兴常常会把每期志愿者的种种表现夸张地表达出来,我真不知他们会怎样“树立”我的形象。 小河里的水也就是能洗脸刷牙,湖面结着冰,在阳光甚好的早晨你还能听到冰面消融时的“噌噌”声,多么的诗情画意。但在这里美容的确太“冻”人,我是在第三天实在不好意思再借湿纸巾才来到了河边,河水刺骨,刷牙还能忍受,洗脸就只能把毛巾打湿了擦擦就行。我一般只在水里揉两遍毛巾,第一遍打湿擦脸,第二遍拧净,就这样手已冻得通红,所以我一天也就洗这一次手。 但我还是要说,我们这里的条件是青藏线上最好的了。也许因为大家都知道这种生活的艰苦,所以人们对来自祖国各地的志愿者都充满了钦佩之情,这也大大增强了环保宣传的亲和力。志愿者不仅在保护站向过往游客介绍可可西里及动物保护知识,而且平均一周一次前往定居点、兵站、学校、道班、铁路工地进行宣传,志愿者的足迹已经踏遍可可西里东缘300公里沿线。出于对公安记者的信任,我这次在省里还见到了“沙图什”披肩,就是西方贵族追求这个披肩才产生了藏羚羊绒贸易的需求,最终导致大量藏羚羊被贪财的人们猎杀。在我们部室的策划下,报社同意为这次志愿者之行开设“来自可可西里的报道”栏目。出发前,我采访了国家森林公安局负责人。在紧张的行程中,我先后到青海省野生动植物管理局、青海省森林公安局、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及公安分局、格尔木市公安局林业派出所等进行采访,掌握了许多第一手的、较为全面的材料,为充实报道内容打下了基础。 许多采访对象都对可可西里及藏羚羊的保护有着深入的研究。在采访中,因为我是一名公安记者,所以也得到采访对象坦率交流,获得了许多外界难以获得的信息。比如青海省森林公安局赵明说,过去很多媒体报道盗猎分子开着进口的越野车,拿着冲锋枪扫射藏羚羊,而从历来破获的案件看,他们所用的枪支都是小口径步枪,盗猎分子也极少会开高档车,他们也是要讲成本核算的。赵明还介绍,虽然现在盗猎明显减少,但不排除更加隐蔽的盗猎,他们就了解到有的盗猎者甚至开手扶拖拉机进去,有些河道过不去,就把机器拆了背过去,拼装好后再前进。珍贵的藏羚羊皮的优点,连盗猎分子都感慨,有一次公安机关把一群被困山里的盗猎分子抓获,他们说,这个羊皮太好了,我们手冻得动不了,伸到皮子里一会儿就暖过来了。 出于对公安记者的信任,我这次在省里还见到了“沙图什”披肩,就是西方贵族追求这个披肩才产生了藏羚羊绒贸易的需求,最终导致大量藏羚羊被贪财的人们猎杀。一条“沙图什”市场价在3000美元到三万美元之间,摸着“沙图什”的手感极好,有绒的柔感,又有丝绸的轻滑。为了证实这就是所说的“戒指披肩”,我们的女志愿者拿出了戴在食指上的戒指,当把这个长两米、宽一米的披肩对角对好戒指孔,轻轻一拉,披肩就穿过来了,令人叹为观止。当我要求让民警拿上披肩照相时被制止了,因为这并不是我们缴获的,这是香港方面送来的标本,我们国家就没有这方面的市场。所以我临走时得知他们去追捕一个盗猎团伙时,心里甚是牵挂这些民警的安危。在这样的一个地方,我作为一名民警的责任感变得越来越强烈。在可可西里,我作为志愿者也同样成了被采访对象,被问及最多的就是:“你在这里有什么收获?”我也常常这样问自己。现在总结一下,至少有三方面的收获:丰富了人生经历;锻炼了自己的采访报道能力;对可可西里的环保有了深切的体会和认识。 在可可西里,一些新闻同行、探险家、旅行者对我常常说起一句话:“可可西里会让人上瘾的!”当我重新回到这个繁华的都市,我也一时说不清那块神奇的土地究竟是什么让人牵肠挂肚、难以割舍,于是,我开始期待着下一次的成行。因为自己活动范围大、机遇好,而且适逢动物迁徙的季节,我见到了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狼、沙狐、斑头雁、金雕等等,见到的动物数量和种类远远超过了前面的志愿者,甚至令多次深入可可西里的扎多都感到惊讶。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还是很有成效的,我所见到的野生动物大大超乎我的想像,不仅在深入保护区,就是在青藏公路的边上都能看到。因为自己活动范围大、机遇好,而且适逢动物迁徙的季节,我见到了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黄羊)、狼、沙狐、斑头雁、金雕等等,见到的动物数量和种类远远超过了前面的志愿者,甚至令多次深入可可西里的扎多都感到惊讶。 我喜欢摄影,这次也是一个极好的拍摄野生动物的机会,只是相机的条件不是很理想,300毫米、5.6光圈的镜头也差强人意,拍摄就在兴奋与缺憾中度过,迎合了当下时兴的一句话:“痛并快乐着”。 这些动物中,藏羚羊、藏原羚都太警觉,而且在荒原中的奔跑速度远非汽车所及,拍摄的好机会也只是在清晨或雪后的公路沿线,碰巧了会在路边50米范围内发现它们;能见着野牦牛的机会极少,有一次机会就得抓住,不管拍摄条件如何了;只有藏野驴、沙狐拍得最过瘾。 拍野驴最有意思的是在5月19日下午,我在保护站前方1500米处发现了一群野驴,而且有的在卧着懒洋洋地晒太阳,我就决定徒步去拍。一开始我很小心,把两用的志愿者防寒服换穿了深色的一面,尽量走隐蔽的低洼地。后来我甚至在100米左右的距离上与驴群相持了好一段路程,拍的差不多了,我发现它们好像不怎么害怕,于是就打起了响哨,驴群也不紧张,我更是索性唱起歌,边走边唱边拍。 最早见到沙狐,觉得也不好拍,小动物胆更小。后来我就意识到,沙狐是个很能体现人与动物关系的题材,因为它常在保护站附近活动,而且觅食时会穿越青藏公路(虽然其它动物迁徙时也肯定会穿越,但它是惟一能见着的)。到月底,我在一次追踪拍摄中发现,觅食的沙狐只要你的动作不要太夸张,保持20米左右的距离,它会耐心地捉它的老鼠而不怎么理你。摸着这个规律,我就连着跟了两次,每次都要走个四五千米。我拍了沙狐走在公路上、沙狐在路基下望着汽车、沙狐走过保护站门前等。那一次,我在路边高处对着匍匐着的沙狐聚焦,我发现它出奇的认真,拿镜头左右一瞄,嘿!原来它的前方一米左右处正蹲着一只老鼠,因为老鼠离洞口就10厘米,所以它不敢轻举妄动。多精彩! |
|||
|
新闻大观| | 中新图片| | 中新财经|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华人世界| | 台湾频道| | 供稿服务| | 联系我们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