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电讯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韶山的变迁——从革命圣地到旅游胜地

2001年06月16日 21:55

  中新社韶山六月十六日电题:从革命圣地到旅游胜地——毛泽东故乡韶山变迁记

  中新社记者顾时宏白祖偕

  诞生中国伟人毛泽东的湖南韶山,是一个山清水秀,绿树拥翠的美丽地方。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变迁,这个中国革命圣地因旅游业发展迅速如今已成为中国的旅游胜地。

  每天,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蜂拥到这里,在游览一个个景区观赏一个个景点的同时,聆听韶山人对毛主席生前死后的种种传奇,追寻毛主席一生探索践涉中国革命道路的行行足迹,议论着韶山和毛主席与中国与世界的万千联系。从至,韶山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夏日的一天,记者踏访圣地时,韶山市委书记刘清林告诉记者,一百零八年前,毛泽东诞生在这个群山合抱、山清水秀的韶山冲的一栋土砖屋里,并在松竹环绕、塘水清清的山沟沟里度过了他十六年的农家生活。后离家读书投身革命。一九二五年他回故乡开展农民运动,发动成立了中共最早的农村党支部——韶山支部。新中国成立前,包括毛泽东一家六位亲人,韶山冲共为中国革命牺牲了二百多位烈士。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韶山因为毛泽东成为“革命圣地”。

  刘清林说,新中国成立不久,韶山即开始接待中外客人,但直到八十年代末,到韶山可看的只有毛主席故居和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滴水洞尚未完全对外开放。成千上万的人潮水般涌来,韶山人白白地看着川流不息的国外客人来来往往,都没有条件让他们留下来游玩、住宿,更没有奢望从他们身上赚钱。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每年到韶山的人近百万。然而,韶山人却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实惠,反而倒贴了不少经费。因为韶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当作纯粹的“革命圣地”,接待服务大多是无偿的。

  进入九十年代后,尤其是邓小平南巡后,韶山上上下下躁动不安了,一个个旅游基础设施方案被提上议事日程。一九九三年,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时,韶山旅游建设项目一个接一个相继启动:先后完善和建成故居景区、滴水洞景区、韶峰景区、清溪景区、狮山景区、银河景区、黑石寨景区。七大景区的八十二个景点已有五大景区五十四个景点向游人开放。目前,面积二百一十平方公里的韶山的一半面积是风景名胜而且独具“红色”特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名胜区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据统计,建国以来,韶山共接待中外客人四千多万人次,其中外国元首和政党领导人近二百人次,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一万二千多批次。九三年以来,每年来韶山的游客在一百万人次以上。仅去年旅游收入就达一点三亿元。全市百分之八十的农民走向旅业或从事与旅业有关的生产经营,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已近三千元。

  如今的韶山村是湖南省有名的小康村,一千二百多人口的村庄年经济总收入已逾亿元,人均收入突破五千元,村里已有八辆私人小轿车,并涌现了拥有全国二十六家毛家饭店的汤瑞仁老板和她的“毛家饭店”集团。

  刘书记感叹道:八十年前,韶山书写的是苍凉;五六十年前,韶山书写的是悲壮……;今天,它则书写着骄傲和富强。(完)




新闻大观>>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滚动新闻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品 |中新电讯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联系我们

新闻标题检索:
主编信箱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