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
|
《华声视点》谈中国互联网十大冲突 2001年3月20日 15:03 刊用本稿件务经特别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华声视点》杂志。 中新网北京3月20日消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中国互联网进入"调整期"是不争的事实。网络界著名评论人士方兴东先生近日在《华声视点》上刊文,指出去年中国互联网存在十大冲突,具有很大的思考价值。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冲突暴露了中国互联网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中国互联网事业才能重见曙光。文章全文如下: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声势浩大,与方方面面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有冲突就有事件,有事件就可以解决。无论将它们看作是发展中的碰撞,还是互联网的自我调节,2000年的一系列事件都值得人们关注和回顾。 资产冲突:163电子邮局转手风波 毕竟上市名额有限,路途坎坷,要实现资本增值并及时出手,购并也是很好的选择。因此,网络界购并案频频,并不奇怪,但奇怪的是一年内两次转手。有中国电信背景的第一家免费邮局163于2000年初,由飞华公司以5000万出手给新飞公司,使得广东省广州市电信局颇为震惊,飞华公司负责人张静君被解职。但"国有"资产在网络界还是成功流通,无疑是一大突破。7月份,新163.net董事长王兟上任Tom.com的CEO,这位曾经被称为"神秘人物"的人,又几经波折,以换股形式将163.net纳入Tom.com囊中,价值3.7亿港币。操作难度之高,增值之快,运作之高明,无疑是中国互联网界资本运作的典范之一。 商官冲突:CNNIC网站评选 产业新兴之际,什么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获取名利的捷径?不是技术、不是炒作,而是评比。为网站、为人物,甚至为美人。作为半官方机构的CNNIC,成为各大网站争先取悦的机构,继而又成为各大网站抨击的对象,主要原因就是CNNIC每年两次的网站排名,其名次可以直接影响各大网站的资本运作和价值评估,威力可想而知。因此,各网站纷纷开辟第二战场,拉票、送礼、线下填票、购买身份证号码等舞弊行为成为业界一大景观。评选所引发的一系列闹剧,扰乱了整个互联网市场。年底,迫于双重压力,CNNIC停止评选,挺进牵涉利益与“主权”之争的新的是非之地-中文域名。处于中国互联网的旋涡中心,CNNIC给人们留下的话题还会源源不断。期望能够去除浮华,踏踏实实地为中国互联网产业多做些有益之事。 大小股东冲突:张树新收购瀛海威 2000年8月24日,联想宣布斥资2.93亿收购赢时通40%的股份,同一天,沉寂多时的张树新宣布要收购瀛海威,一实一虚的两起收购案的意味迥然不同。面对“瀛海威”这个中国互联网矛盾纷争最经久不息的是非之地,“城里的梁冶萍想出来,城外的张树新想进来”。当然,进也好,退也好,遵守游戏规则是基本的,虽然利益之争是核心。显然,张树新收购瀛海威是绝对不会得逞的,但是如何运用智慧保护小股东的利益,张树新的运作的却值得借鉴。 股东管理者冲突:谢文出走中公网 五一节过后,从美国回来的谢文发现自己的职务丢了,办公室的门也对他紧闭。以低价购并联众而出名的谢文就这样以“非常戏剧性的方式离开了中公网。“谢文认为,如果张树新是一个"成功的失败者",那么他自己就只能算是一个"失败的成功者"。当然,这场戏剧并没有闭幕。已经十拿九稳入主赢动的他,又由于多种因素介入,再度变卦。据说是他的到来会堵住许多人的上升之路。谢文的尴尬实际上正是互联网的尴尬。不过,谢文并没有沉寂,“游戏规则”也不可能在沉默中出现,认为2001年是宽带年的谢文,正一头扎入宽带领域,埋头干活,期望来年在界内能够重新强势浮出。以新的业绩为自己作证。 商业模式冲突:8848分家 2000年在三大门户逆势上市后,"门户时代"应该告一段落,中国的“电子商务”时代应该像美国一样轰轰烈烈地展开。而作为领头的8848无疑是当然的主角。但是时命不济,加上内部争执(人说8848是中国互联网能人的会聚之地,自然折腾多),由B2C到B2B,由eShop到eMarketplace(电子市场)商业模式一变再变,但上市问题始终没能踩上点。到年底,8848分家一事终于水落石出。王峻涛带着起家的B2C另起炉灶,重抄旧业。谭智专心锤炼电子市场,继续向海外进军。在“海龟”、“土鳖”日渐融洽的时代,8848却选择了分手,这都是解决之道。 政策冲突:互联网管理案例出台 长期以来,中国互联网发展最微妙、最棘手的一点就是无章可循,无法可依。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互联网法规出台,第一次为这个新兴的产业立下规矩。虽然反应灵敏的国外媒体和国外投资者都当作是“利空消息”,中国概念股应声下滑。但是对于实际运作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来说,终于可以摆脱“灰区操作”的忧患,可以逐步按规则操作,消除长期以来的不确定性。而且,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信息化的核心力量,一直滞后于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终于由旁观进入了实际操作,期望能够对产业产生实际的推动力。毕竟,发展是检验一切的最终标准。 中外冲突:中外域名之战 战场是在两个不同的领域展开:一是围绕中文域名的利益和权限之战。2000年11月7日,CNNIC中文域名数据库正式开通,短短几天就有超过50万的在线申请。11月10日,全球最大的域名注册机构美国NSI也开始中文域名注册服务,近三个小时内已有300多万个注册申请,开始了正面交锋。域名注册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涉及到国家标准。信息产业部发布《关于互联网中文域名管理的通告》,试图平息纷争。另外是围绕域名侵权的问题也开始浮现出来,深圳金智塔、深圳润迅、上海美亚在线等不少国内公司成为被告,勒令交出域名,业界群情激昂,认为我们也必须拿起知识产权这个法律武器,进行一场“中国域名保卫战”。虽然,互联网是美国人发明的,但事到如今,互联网已经是全世界共同的游戏,其规则当然不能由美国人一家制定。 投资理念冲突:中国概念股沦陷纳斯达克 毫无疑问,一直支撑中国互联网的投资理念是这样的:在中国成功拷贝一个与美国类似的故事,然后到纳斯达克上市兑现,像中华网那样大发其财。这个梦想曾经那么真实,那么伸手可触。这也是众多风险投资风尘仆仆,远道而来的根本信念。也是国内资本群起跟风的最高理念。但是2000年,这样单纯的梦想却残酷地遭遇挫折。中国互联网的纳斯达克梦暂时冻结。毕竟,仅仅依靠"概念"本身,造成资本与实际市场“人格分裂”,是十分危险的。中国互联网最终应该在自己的市场中,寻找到资本市场的支持和出口,才能真正主导自己的命运。这一天何时到来,人们又将希望寄托到国内二板市场身上。但是,从“追涨杀跌”的股民水平提升到“有脑子有眼光”的风险投资,毕竟需要时间培育,投资理念的冲突将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这种痛苦不仅仅属于投资者,也波及创业者。 法律意识冲突:东芝笔记本风波 因为笔记本电脑的瑕疵,日本东芝公司赔偿美国用户10.5亿美元。但使用同一产品的中国用户,却只能得到一个补丁。2000年5月8日,北京某新闻网站做了报道,引起中国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在记者招待会上,东芝公司副总裁一再声明,该产品不存在任何缺陷。中国消费者集体起诉东芝、拒绝东芝等行为一浪高一浪,中消协表示支持,最终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风波。东芝和中国总代理联想遭遇市场的抵制,销量急剧下降。说明消费者意识不能等闲视之,也不能把问题简单地归结为“中美法律的差异”。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无论是本地还是国外的,无论公司多么著名,如何与消费者和谐共舞,是成功的保障,更是基本道理。“客户是上帝”,不是永远空洞的。年底,联想产品质量纠纷案又是一个生动的事例。 自我与他我的冲突 互联网如此新潮,却为什么招来如此巨大的批评?创业者如此辛苦劳动,却为什么得不到大众起码的理解?互联网对社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却为什么得到的掌声越来越少?面对现实和误解,业界的确也有许许多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尤其是自我的"精英"感觉与大众眼中的“浮躁”形象的巨大差异,无法靠无数的圈内会议,甚至自娱自乐的活动来解决。互联网获得的注意力已经足够,但自我形象却远远不够。2000年9月10日,应马云邀请,金庸在西子湖畔主持网络论剑,互联网五大掌门人会聚一起,引得媒体聚焦,期望依靠大侠们联合发功,驱走互联网冬天的阴翳,缓解一下网络英雄们背负的巨大压力。但75只"大湖蟹"、一曲“龙王招亲”的古装戏,都是以休闲、自娱为主,没有论出实质性成果,因此有人讽刺为这是“金庸作品业余研讨会”。(责编:江炜) 相关报道:《华声视点》文章:网络更需要棒喝 |
|||
|
主编信箱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