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news.com.cn |
|
综述:中国电影要在WTO规则中求发展 2000年5月13日 07:12 近年来,随着影视的普及,群众娱乐方式变得多样化:VDC的问世,使观赏电影日益方便;对外开放又大大改变着 新一代电影观众的胃口,进口影片抢走了不少国产片原有观众。因而,中国电影今后往何处去的问题,成为影坛的议论焦点。 近来有一个突出的看法,就是中国加入WTO指日可待,中国电影市场必须进一步开放,电影业必须在WTO的游戏 规则内发展。 监于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中国于一九九五年开始每年进口十部外国影片,对它们的要求是:「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 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当年,引入的十部外国电影中,如《真实的谎言》、《阿甘正传》、《廊桥遗梦》、 《亡命天涯》等引起轰动,其后引入的《侏罗纪公园》、《铁达尼号》、《天地大冲撞》等,在全国各地上演,连一些多年与 电影无缘的中老年人也被重新招进影院。由于引进的「大片」,掌握了较多的商业元素,题材广泛,并有较高艺术魅力和高科 技的制作手段,从而使全国观众和电影界耳目一新。几年来,进口影片既对影业界有参考作用,又给中国的电影票房带来显著 成果。然而,在进口片的强烈竞争压力下,中国电影人已经意识到,中国电影必须提高质量,增加市场意识,以便争取更多观 众;同时,电影院必须加速更新设备,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电影制作上出现了不少大投资、大卡士的大片,如贺岁片《甲方乙方》、《阳光灿烂的日子》 、《男妇联主任》、《鸦片战争》、《大转折》、中外合拍片《红河谷》、《黄河绝恋》以及专为中国五十周年国庆献礼的一 批电影等等、在中国均创下票房新高点。这说明中国电影的努力方向是对的。 中国「入世」的前景日趋明朗,对中国电影业来说,从中美已经签署的WTO双边协议内容看,电影业将是中国「入 世」后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更多大片源源进入中国将是不可避免,有可能从每年十部增至二十部甚至四十部。美国方面估 计,五年内,中国电影市场每年的票房潜力为十至十五亿美元,随后每年将有超过百分之十五的增幅。外商对这一市场的争夺 ,自然会不遗余力。 面对这一现实,中国电影界当然要有所作为。这些年来,一些有眼光有实力的电影人,已经在为中国电影的开拓与发 展多方策划运筹。近年「贺岁片」的出现,便是这种努力的成果。著名导演冯小刚连续三年奉献贺岁片,并取得不俗的票房业 绩后,颇有体会地说:「面对国外『大片』的进入,中国电影人须转变观念,学会拍摄让观众喜闻乐见的商业片,才能用自己 的影片守住阵地。」 如何与外国对手竞争,是中国电影人一个实际问题。当今美国大片的重大特色之一,是高成本、大制作;重娱乐性、 走国际化。统计资料显示,一九九六年美国每部电影的平均成本三千九百八十万美元,一九九七年增至五千三百四十万美元。 中国每部影片的投资规模还不到它们的百分之一!面对资金投入上如此悬殊的差距,中国影视界的认识已比较一致:对策应是 扬长避短。避短,就是不在高投资上与外片争高下,而多发展低成本、精制作的影视产品。同时,注意可观性、娱乐性、启发 性,尽量避免模式化、教条化。 所谓扬长,首先中国要发挥人才优势。尽管中美签署「入世」协议后,荷里活、华纳、迪士尼等著名影艺公司立即行 动起来,在中国市场网罗华人专业人才,但中国拥有众多人才,仅导演这一行,除了第二代,第三代人才外,又有被称为「新 生代」的一批人涌现出来,他们中最大的三十出头,最小的才二十来岁,都已有令影坛为之一震的作品问世。 中国加入WTO,中外电影在新的框架中必有一番较量。但从另一角度看,交流、互补、合作的机会将更多,这具有 提高中国影视的作用。在中外影坛久享盛誉的谢晋导演欣慰地说,」中国导演终于开始摆脱只注重自我欣赏的艺术追求,而关 注到大众化的观赏性了。这是令人鼓舞的。」谢晋着大家特别留意两位深具潜力的新一代导演:他们是曾执导《红色恋人》的 叶大鹰和《黄河绝恋》的导演冯小宁。两位导演已关注到电影的观赏性,不只求自我欣赏,不故作深沉,这很重要。巩俐最近 说过一番颇有创见的话:「中国电影不能太过于本土化,要融入世界电影发展的潮流。中国文化非常悠久,可是不能总是按照 一种思维方式去展示中国文化,更不能简单地把它拍成文物,而要紧跟时代,拍出一些与时代节奏吻合的东西。」可以相信, 把握加入WTO的机遇,在竞争中求合作,求发展,中国电影事业将会逐步走向繁荣,走出世界。据中通社 相关专题:中国迈向WTO |
|||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论坛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