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news.com.cn |
|
走进国家大剧院—保罗·安德鲁访谈录 2000年5月11日 14:17 保罗是一位极富艺术家气质的法国建筑师。1967年他29岁的时候,因设计巴黎戴高乐机场候机楼而成名。 此后,他设计了尼斯、雅加达、开罗、上海浦东等国际机场,参与了许多国际大型项目的建设。中国国家大剧院是他设计的第 一个剧院。 3月31日,保罗·安德鲁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国家大剧院是为大众设计的” 记者:国家大剧院方案竞赛云集了许多国际著名建筑师,竞争十分激烈。你认为是你个性中的哪些品质帮助你 最后胜出? 安德鲁(笑):是我对这个建筑的热爱,业主和评选的人看到我的信心,也看到我对这个剧院的热爱,这让他们 放心。 记者:你认为你的方案最精华的地方在哪里? 安德鲁:我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所有人未见过的方案。这是一个很有雄心、创意的方案 。它不仅外表很美,而且内部功能齐全。这是一个很大的建筑,里面像个城市,有许多街区。可以听音乐,可以散步,有展览 ,还有其他商业、文化设施。就是不听音乐,到这里来散步、参观访问,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尽管叫国家大剧院,但它不仅是为爱听歌剧的人设计的,也是为大众设计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大剧院内部设置 了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小剧场四个部分,但还有第五个部分,就是为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而创造的活动空间。 从一开始,我就认为建筑物无论在内部还是外部,都要给旁观者新奇的感觉。“我希望20年后这个剧院会被称 为中国的建筑” 记者:许多人在评价你的方案时用了“前卫”这个词,你在紫禁城附近设计这个剧院,有没有考虑中国传统的因 素,还有跟人民大会堂协调的问题? 安德鲁:我倒想提一个问题给你:一个圆的建筑在方形的水面上,是什么概念?在中国这叫“天圆地方”,中国 国家大剧院表达的正是这种思想。这个建筑的空间是一层一层套在一起的,这也是中国建筑的特点。 这个建筑跟周围很多环境能够很好结合。在跟大会堂配合的问题上,大会堂立面非常垂直,大剧院应成为一个对 比。你如果把大会堂的美显出来,又不压抑其光辉,就成功了。于是我把大剧院每个角度都看成一个立面,而不是设计成四个 立面,与大会堂形成非常强的对比,以显出建筑的美。阳光从天上洒过来,不同的时刻,在大剧院上面显现不同的色调,这又 与大会堂形成反比,而成为协调、对话。 我想指出两点:第一,这个设计体现的不是丧失理智、疯狂的想法,它是理性的设计。第二,人们对生活充满信 心,就不在乎在生活中冒一点险。但我并没有抹杀中国传统,我希望20年后,这个剧院会被称为中国的建筑。“一个时代有 一个时代的建筑” 记者:一些学者提出,北京应该向巴黎学习,把一些现代化的功能转移到古城外面去,甚至包括大剧院这样的建 筑。你如何评价? 安德鲁:这个想法不好。大剧院所在的城区已经建设了一些权力机关的房屋,在这里,把政治、历史、文化的建 筑放在一起更好,使三者更好地结合,让城市的中心更有活力。如放到城郊,就没有任何意义。 当年人民大会堂建在天安门广场,而故宫是古典的,在这个意义上,两者是有冲突的。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 建筑,如果一个城市永远按过去的样子固步自封,就看不到前途了。 (《瞭望·新闻周刊》2000年第4期) |
|||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论坛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