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news.com.cn |
|
上海人道浦东:现代农业在浦东 2000年4月4日 06:47 中新社上海四月三日电 上海人道浦东之四:现代农业在浦东 中新社记者 常惠英 沐浴着初春的阳光,记者驱车来到浦东川杨河畔的孙桥现代化农业开发区。举目望去,收入眼帘的尽是一座座温室、 大棚。 这里是中国国内第一个现代化农业开发区。区内齐刷刷地排列着荷兰自控玻璃温室、法国双层薄膜自动充气温室、国 产智能温室和气派不凡的三十多万平方米的连栋温室和单体塑料大棚,以及近二万平方米的水产育苗和各种制剂、制种设施。 和煦的春光下,温室里、大棚内,一盆盆鲜花姹紫嫣红;一串串甜椒五颜六色;一根根黄瓜形体划一,呈现一派勃勃 生机。我们走进一所自控温室参观,足有三公顷土地的室内采用了无土栽培技术。整个温室由电脑控制,室温高了,自动打开 天窗通风;室温低了,电脑会通知锅炉房供热;有时还可以补充一定的二氧化碳。作为植物生长的最主要动力“食品”,也是 由电脑指挥供给,配置了含十六种营养元素的营养液,通过管道向植物根部滴灌。这里生产的全部是无公害蔬菜,产量比一般 大田产量高出六倍多。 据接待我的金先生介绍,该开发区建于一九九四年九月,规划面积九平方公里,是继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 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之后浦东第五个开发区。上海政府择址浦东投入巨资,建立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旨在 为沪郊、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提供一个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样板。 经过五年多的建设,开发区内道路平整成网,通讯方便快捷,用电用水保证。初步形成了蔬菜满园、瓜果满枝、鱼蟹 满池、莲藕满塘、四季花香、鹭鸟成群、天蓝水清、绿地成片的良好生态环境,显现出现代农业的雏形。 可谁会想到开发前的孙桥地区相当落后,属于川沙县的孙桥镇曾是当地有名的“韩家塘”。由于到处是低洼地、芦苇 荡,周围住户稀少,被当地流传为:韩家塘,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十年有九荒;韩家塘富无望。 巧的是金先生就是当地人,曾在家务农种田。他说,开发前的孙桥地区虽与浦西一江之隔,但很少有人到过往昔的上 海市区。农民把从浦东到浦西市区称为“到上海去”。那时村里有人“到上海去”,先要坐二小时公共汽车,到达浦东陆家嘴 摆渡口,然后乘渡轮过江到浦西。办好事情就急匆匆地往回赶,怕乘不到末班公共汽车回不了家。现在情况大变样,旅游观光 车、小巴车、公交车直接开到家门口;隧道、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奉浦大桥直通浦西,通到我们的家门口。 金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孙桥已吸纳了国内外专家、科技人员一百二十余人,其中一半以上具有农艺师、园艺师高中 级职称。从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毕业的徐修文博士揣着资金、带着“微生物”技术,在“孙桥”搞起了微生物技术运用实践。 徐博士给农作物洒上一种微生物复合制剂,黄瓜的亩产量可达一万斤,豇豆增产百分之三十,水果提前一周成熟,一个玉米杆 上结出八个大玉米……徐博士利用微生物不停扩繁产生的营养物质制成的微生物制剂,让土壤不生虫,猪圈不生臭,作物的产 量以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七十的平均水平大幅度提高。金先生本人领导的“益益九”集团也吸纳了外省市十二个成员公司加盟 。 “孙桥”采用先进技术生产的优质绿色农产品进入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已进入上海东方、上航、厦门航 空公司和浦东国际机场;进入了香格里拉等五星级宾馆饭店;进入麦德龙、中汇、联华等超市。碧绿清脆、形体划一的小黄瓜 出口日本,供不应求。 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市民收到的最时兴的礼物之一是“孙桥牌绿色蔬菜礼品篮:樱桃般的小蕃茄,紫色的卷心菜,橙 黄色的甜椒,鲜红的大蕃茄,通体碧绿的大黄瓜……真是赏心悦目,一篮春意。 “孙桥”正以独特的魄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去年参观人数达到五十二万人次。 当记者离开时,又一批观光旅游大巴士驶入,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欢快地走进“孙桥”的新农村 。 相关专题:十年看浦东 |
|||
Back to Top|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论坛 | | |
中国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