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news.com.cn |
|
名流话浦东:“以海纳百川胸怀吸引英才” 2000年4月25日 06:43 中新社上海分社四月二十四日电 名流话浦东之九:“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各路英才” ——访上海市人民政府侨 办主任袁采 中新社记者 崔煜芳 因为实在太忙,袁采主任这天中午是啃着馒头赶到电台录播节目,这是一档“上海,科技创业的热土——海外中华学 人系列访谈专题”节目,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侨报社联合主办,日前已经开播。该节目邀请部分来沪发展、投资创建高 科技产业并取得成就的海外中华学人担任嘉宾,倾谈他们在创业中的甜酸苦辣以及对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上海市侨办作为 这档节目的倡议和支持单位,袁采主任责无旁贷地担任了首播嘉宾。畅谈了上海目前的投资环境和对人才的渴求。 在上海区县等侨务部门中,干部们都感到听袁主任作报告挺长见识。他的旁证博引、汪洋恣肆总让人听得兴趣盎然, 即使说上几个小时他的听众也不会打瞌睡。也许,这与他当过老师、做过教育局长的经历有关。 袁采主任表示,很高兴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利用信息高速公路来宣传政府部门对海外回国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创业所持 态度和有关政策。 在谈到政府对引进海外人才的态度时,他说,上海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的强劲势头,历史的潮流已把上 海推向二十一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经济、加快技术进步离不开人才,在进入网 络经济时代后的今天,更需要人才。目前,海外华裔、华侨、华人中的专业人才有六十万,且遍布各学科领域,尤其在高科技 领域都有华裔人才的身影。如何利用这个巨大的人才宝库,是一篇大文章。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人员有三十万,回来的约有三 分之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回到了上海。 袁采强调,以科技专业人才为代表的海外中华学人,在“科教兴国”和“科教兴市”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面向新世 纪,实现中国现代化战略目标、进一步推进改革和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这些年,上海也出台了许多吸引专业人才 的政策,但还需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各地人才来沪 。 他说,上海目前在全国来说,出去留学的人多,回来的人也多。他们的实践过程,也是有关部门将吸引技术人才的政 策氛围不断完善的过程。比如在与回国人员相关的接待部门、合作单位,可能因观念的差异,需要磨合、协调。另外,国内经 济体制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各种配套设施还有待于逐步完善,整个的运作还刚刚开始。例如有的海外专业人才来 沪,但并不想一直待在这里,他们还要去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有一个出出进进的问题,这就牵涉到出入境管理部门,如何为他 们尽量提供方便。他坦诚地表示,上海目前的投资环境还有欠缺,但总体上是在不断完善之中。 在浦东开发开放十周年的日子里,浦东所取得的成就使它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袁主任在介绍浦东的情况时说,浦东 张江高科技园区可以说是上海发展高科技的特区,许多与国际接轨的工作,都在那里进行着试点。最近大批海外人士都看好张 江,愿去那里发展,包括生物医药、微电子等领域有很多公司去落户。他热忱地表示,希望海外中华学人在上海、在浦东创业 都能取得成功,并且是巨大的成功,这对民族、对社会和国家都有利。在回答记者关于“目前上海是否已经出现海外学人回沪 创业的高潮”这个问题时,袁采说:“我认为应该说高潮正在形成之中。”同时,他还表示,上海新的政策氛围产生了很好的 效益,已为海外人士所关注和称赞。 这位侨办主任充满感情地说,海外学子作为炎黄子孙,时刻关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为祖国所取得的成就感到 兴奋和自豪。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贡献,他们有出自内心的一种人生价值得到体现的满足和自豪。对这一点我们要充分予以 肯定。所以,当他们的事业与国家的发展出现好的结合点时,他们就会回来。 “现在做侨务工作的干部经常碰到有海外学子这样说:‘我很想回来,但我不知道可以做什么,我该做什么。’”袁 采认为,“这从一个方面也可以使我们的侨务工作者感到:我们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他还谈到,目前,海外来沪发展的 大公司中有不少海外中华学子,他们通过类似渠道回到上海。对此,也应予以肯定。他认为,吸引海外人才应该多领域、多方 面来思考问题。可以说,上海“科教兴市”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在海外的中华学人中都有。上海欲敞开大门纳英才,不是靠一 两个政府部门所能做好的,需要全社会都来参与,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氛围。为海外学子回国创业高潮的到来创造条件。(完 ) 相关专题:十年看浦东 |
|||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论坛 | | |
中国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