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news.com.cn  
中国新闻社 Media999 ad

 
 



新闻大观> 社会新闻>新闻报道

名流话浦东:他们为浦东勾画蓝图

2000年4月20日 06:37

  中新社上海四月十九日电 名流话浦东之七:他们为浦东勾画蓝图

  作者 肖林云

  十年前的今日,当时任国家总理的李鹏在上海宣布,中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

  其实中央研究浦东开发问题从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而上海的有关专家学者和民间有识之士更是为这一天的到来进 行了长达十年的准备。

  黄浦江的水一如十年前向东奔流,但浦江东岸的江边倒映出的早已不再是低矮的民房、陈旧的工厂,而是一个生机勃 勃的现代化新城区。每每看到浦东越来越亮丽的身影,六十八岁的教授、高级工程师张绍梁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曾经是 上海市建委副主任、市规划局局长,作为八七年市政府组织的浦东联合咨询小组的一员,为勾画浦东的新貌付出过自己的心血 。张绍梁说,他一生最大的满足就是亲眼看到浦东从厚厚的规划图纸上站了起来。

  他告诉记者,我们搞规划的,过去有一句话叫作“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但今天的浦东把它已变为实现 。

  从九0年开始每年都为浦东发展做专题研究的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教授陈志龙,老家就在浦东的北蔡。他说从历史资 料来看,浦东作为规划土地最早就被不少人想到过,但限于历史条件始终没有动作,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浦东开发 被迅速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他清楚地记得,早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上海城市规划院的普通干部就在一份内部杂志上提出应 该把上海的城市发展放到浦东去,一九八0年这篇很短的文章公开发表,题为《向浦东广阔地区发展》,引起广泛的影响。八 十年代上半期,越来越多的人士提出应该开发浦东,人们的观点越来越具体。如提出上海的新外滩陆家嘴开发的构想;提出外 高桥地区辟建自由港等。八十年代前半期这些民间人士提出的构想已经相当深入地吸纳了国外的建设经验。应该说开发开放浦 东十年来我们所做的大文章体现了这些宝贵的建议,或者说我们的工作实践与这些思路有渊源关系。

  陈志龙教授说,八十年代后半期,上海市市政府作出几项大的研究,八七年对这些方案进行了论证,还成立了中外联 合的浦东开发咨询小组。一九八八年上海市召开了浦东开发的国际研讨会,使得民间的研究转向系统的论证,为浦东的开发打 下了很好的基础。

  浦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佳能,一九八七年担任上海市规划院的副院长,浦东开发联合咨询小组的成员。李鹏宣布中 央开发浦东的重大决策之后的几天,他就来到浦东,担任了浦东开发办的副主任。十年来,始终工作在浦东开发开放的第一线 ,李佳能还清楚地记得联合咨询小组从八七年开始连续三年,一次次地编制有关方案、报告,当时办公室设在衡山宾馆十四楼 的一个套间里,在那里作为同济大学毕业的高级规划师,他绘制的图表有厚厚的一叠。回首这些年来为浦东所作的工作,李佳 能充满激情地表示:最令人感到振奋的是浦东的开发一开始就是按照规划先行、基础先行、金融先行、法制先行一步一个脚印 ,有序规范的开发,世界上也很罕见。

  李佳能说,当时在规划时曾有过争论,就是金桥要不要搞工业区,因为它离中心城区很近,后来经过反复研究,我们 要搞的工业区不是传统的工业区,而是高科技的,没有污染,现在证明完全正确。

  一九九0年四月中央吹响了上海东进的号角,激发了人们振兴上海的豪情,李佳能至今还记得这样几件事:

  有一个农民,抱着孩子跑来说,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贡献,就有几亩地,我要把它贡献给浦东开发。还有几位在浦西 工作的,过江来,在开发办门口等了几个小时,要报名参加浦东开发。

  李佳能说,浦东的开发开放之所以达到了预期目的,离不开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每当碰到困难 时,他就会想起亲耳聆听到的小平老人家“坚持浦东开发开放,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的嘱托,他用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浦 东的情怀:“人生十年有几何,相聚浦东应庆贺,天长地久情长在,再塑未来共讴歌!”

  


相关专题:十年看浦东
新闻大观> 社会新闻>新闻报道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论坛 |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Media999 ad

中国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