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news.com.cn  
中国新闻社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官方披露,中国刚刚试射的地空导弹可同时迎击多枚导弹

2000年3月4日 02:58

  中新社北京九月十四日电 此间官方传媒今日引述导弹专家的话首次披露,不久前,中国刚刚试验发射成功的地空导 弹,可同时迎击多枚来袭导弹。

  这位导弹专家指出,目前,世界上现有的几乎所有导弹,中国都有研制和生产能力。

  官方说,中国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品种已呈系列化,小到几十公斤,大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五吨重的卫星,都可以准 确地送入预定轨道。

  在运载火箭迅速发展的同时,用于军事领域的导弹家族,如空对空、舰对舰、地对空、岸对舰、地对地等近、中、远 程的各种导弹已全都具备。

  今天出版的《光明日报》以题为《笑傲长空--记我国导弹家族的五十年》的文章,记叙了中国几代科学家在一贫如 洗的国土上,顶着来自国际上的干扰,为了把“我们自已的导弹”送上天,五十年走过的风雨历程。摘要如下:

  一九五六年十月,中国的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平地起家,除了一个院子和几间平房之外,一 无所有。钱学森就是这个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而且除了钱学森之外,包括老专家和新毕业的学生在内,没有一个人是学火箭 的。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批人很快便组建了导弹总体、空气动力、发动机、弹体结构、推进剂等十个研究院。

  一九五八年三月,按照中苏签定的合同,一个前苏联的导弹专家组踏上了中国的国土,同时,两枚P?近程导弹运到 了满洲里……但好景不长,一九六零年八月,赫鲁晓夫下达了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的命令,连纸篓里的纸片都没有留下。

  毛主席以其特有的气质,缓慢而有力地说:“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帐是很难还的。” 中共中央决定用国产燃料,将一枚P?导弹送上天。

  一九六零年九月十日,也就是苏联专家撤走后的第17天,在中国的国土上,用国产燃料成功发射了第一枚P?导弹 ,从而揭开了中国导弹试验史上的第一页。

  不久,以仿制为主的国产第一枚近程导弹制造出来了,人们称它为东风一号,又叫1059。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五日,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竖立在发射台上。九点二十八分,火箭一声怒吼腾空而起,几分 钟后,弹区传来报告,导弹准确命中目标。

  从此中国的导弹研制一发而不可收。先是研制出了高性能的推进剂,接着是自行设计的中程弹道导弹发射成功。

  一九八零年五月十八日,中国的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向太平洋海区发射成功;一九八二年十月中旬,中国自行研制的 核潜艇从水下发射的战略火箭准确命中目标。

  一九七零年,中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东方红卫星;此后,用洲际运载火箭改造而成的长征二号运 载火箭连续发射几十颗科学实验、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全部成功。

  一九八四年,中国用自己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自己研制的第一颗通讯卫星送上了距地球三万六千公里的地球同 步轨。它的第三级是用氢做燃料的液氢火箭,推力极大,当时的世界上除了美、苏之外,中国是掌握这项技术的第三家。更令 人惊奇的是,这第三级还要中途关机几十秒,经过一段时间滑行之后,再自动开机,最终将卫星送入准同步轨道。这项又关又 开的技术没有听说其他国家还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国的运载火箭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伴随着卫星发射的需要,运载火箭的种类逐步 增多。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二捆、长三捆相继问世,并发射国际卫星成功。(完)

  

相关专题:中国军力大展示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Back to Top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论坛 |
政治透析 | 经济观察 | 科教文苑 | 社会时尚 | 体育博览 | 娱乐放送 |
军事天地
| 两岸三地 | 神州掠影 | 华人世界 | 国际了望
中新社专稿选介 | 中新社图文专稿 | 中新社新闻图片 | 中新社影视产品 | 中新社经济信息

中国新闻社版权所有,所刊稿件务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