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
|
分析家指陈水扁新说辞是以拖待变脱离“一个中国” 2000年8月4日 06:36 中新网台北八月三日消息:前海峡交流基金会副秘书长石齐平今天在台湾报章撰文指出,陈水扁在七月三十一日记者会中,针对两岸关系提出的“九二年精神”新说辞,其目的是“以拖待变”,以“时间”换取“空间”,全力甩脱“一个中国”所造成的束缚,走向“一个台湾”的未来。 石齐平说,在此之前,一般针对九二年海基、海协在香港的互动及其结果,均以“九二年共识”来加以表达。阿扁七月三十一日的谈话,却对于“九二年没有共识”作了定调性的表示。 石齐平分析,新当局愈来愈清楚的意图是要全力甩脱“一中”对台湾所造成的束缚。对台北当局而言,至少在四个方面感受到“一中”的约制,其中三个与台湾本身有关,分别是“九二年共识”、“国统纲领”及“中华民国宪法”,另一个是美国自一九七二年以来迄今仍未改变的“一中”政策。因此新当局运作以来,即不时释放出“国统纲领”因时空环境有异需要检讨的讯息,也曾在“立法院”询答中说出了“中华民国有效主权只及于台澎金马”的引致争议之言。至于“九二年共识”,虽一再强调没有共识,或即便有,也是“没有共识的共识”,但不管怎么说,“共识”还在,就像阴魂不散,所以这次阿扁釜底抽薪,乾脆用“精神”取代“共识”,于是出现了“九二年精神”的新提法。 问题是,台北当局尽管一再呼吁对话、交流,却一迳地回避“一个中国”,北京当局对台北方面的呼吁会作出正面回应吗?石齐平认为绝无可能。犹记得去年七月“两国论”提出之后,北京推迟了原订十月汪道涵的访台计划,当时北京指出,由于台北背离“一中”原则,使得“两岸对话、交流及谈判的基础已不复存在”。北京此一立场,台北当局没有理由不明白,既然明白,而又回避“一中”,却又呼吁对话、交流,用意不外有二,一是告诉美国政府及台湾百姓,台湾是一贯主张对话与交流的,两岸迟迟不能恢复对话与交流,责任在于北京;另一个用意或目的,则是“以拖待变”,以“时间”换取“空间”。 石齐平指出,台北新当局从过去两岸互动经验中得知,“台独”及“两国论”的主张,条件尚未成熟,不宜强求。策略上应用文火取代猛火。文火慢炖的作法,就是从文化、教育、宣传等多个途径,潜移默化地改变台湾人民国家认同的方向,走出“一个中国”的阴影,走向“一个台湾”的未来。于是,如何营塑台湾人民的“自由意志”,使其走出“一个中国”,走向“一个台湾”,便成了新当局今后两岸政策的新战略思惟,而这一切,都要靠时间;以“时间”换取“空间”,就是拖,以“拖”待“变”。 对照着这样的战略思惟,就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新当局相关言与行的脉络逻辑了。例如,明明知道海基会管道不通,已被北京列为“拒绝往来户”,却仍一再强调海基会是两岸既有最好的对话机制,不在乎耗;又例如,明知台湾内部要在统独及国家认同上形成共识不易,企图通过跨党派小组来寻求共识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仍执意推动,不在乎磨。耗跟磨,都是拖,要以拖待变。据中通社 【发表评论】
相关专题:两岸关系新观察 |
|||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论坛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