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
|
法国拒签国际民主宣言 2000年7月6日 15:41 在华沙召开的国际民主大会27日闭幕之际,法国突然拒绝签署会议起草的国际民主宣言,令所有与会国大为惊讶。 这次会议是由美国和波兰联合发起的,共有107个国家出席。会议通过了题为《迈向民主国际社会》(Versunecommunautedesdemocraties)的民主宣言(又称华沙宣言)。106个与会国在宣言书上签了字,只有法国一国拒绝签字。 华沙宣言确认了民主的普遍性适用于全世界的原则,同时确定了衡量民主国家的普遍标准。无论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可以用这些标准来衡量本国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里取得了那些民主上的进步,以便巩固取得的成绩。宣言说:“民主国际社会决心联合起来推动和加强民主,同时承认我们现在处在民主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应当确保民主制度和民主程序得到巩固。” 法国却对华沙宣言的宗旨提出质疑,认为西方国家有把民主制造成一种“宗教”的倾向,强迫所有其他国家改信这种宗教,还说以为改信这种宗教民主就会大功告成云云。 法国这次由外交部长韦德林在华沙表达的立场相当奇怪,与法国历来的民主传统很不协调,令所有与会国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估计法国国内知识界很快回对韦德林的姿态作出反应。分析家普遍认为,法国拒绝签署华沙国际民主宣言,主要是抗衡美国的全球战略,尤其抗衡美国在敏感的政治问题上包揽国际事务。细心的记者们都注意到,法美两国代表在会议开幕式上的发言就已略带火药味,不仅显示双方的歧见,而且带有抗衡的架势。 法国的立场也可能暗含欧盟的某些背景。一年前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和波兰外交部长格雷马克联合发起这次民主大会时,成立了一个七国筹备小组,没有一个欧盟成员国获邀参加筹备工作。但在华沙大会上,法国根本不能代表欧盟的立场。与会的欧盟成员国均签署了华沙宣言。韦德林的矛头主要指向会议的实际主持人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不管法国的意图如何,抗衡也好,玩外交策略也好,拿民主原则当筹码的立场肯定会招来诟病。 奇怪的是,会上许多国家三咸其口,尽可能缩小法国引起的冲击波,并没有谴责法国的立场。东道国波兰外交部发言人杜勃罗沃尔斯基甚至说,巴黎的决定其实是肯定了民主的伟大力量,只不过各国可以有各国的观点罢了。也有一些国家认为,法国不签字丝毫无损国际民主宣言的意义,只不过巴黎自己把自己排除在国际民主程序之外了。 法国外长韦德林则辩解说,这次大会仅仅是想迫使一些国家接受民主,而迫使的政策往往是反生产力的。他举例说,譬如对巴格达和贝尔格莱德的制裁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只有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彬彬有理但口气强硬地反驳了法国外交部长。她指出:“既然我们每个人都认为民主是人类普遍的基本权利,既然我们要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这种权利,我们国际社会就应该是一个共同体。”她认为,这次会议完成了开创一个超越文化差异、历史差异和语言差异的“民主共同体”的目标。 法国外长韦德林的另一个解释是,法国之所以不签署华沙宣言,是因为这个宣言等于让签字国“以集团名义”履行义务。而法国人不愿意再重新组建一个排除非民主国家的阵营,因为这样做势必又要形成冷战的分野。 奥尔布赖特针锋相对地回敬说,没有人要把民主强加给别人。她说:“我们不是到华沙来强迫别人接受民主,因为强迫别人接受民主这句话本身就是矛盾的。只有独裁者才把什么都强加给别人,而民主是一种选择。民主也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一种信仰,它使世界上人们的生活得到提高。” 【发表评论】
|
|||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论坛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