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news.com.cn 北京时间:1999年10月01日 星期五 
中国新闻社

 
 





国庆大典评说:享受第一生产力



  中新社北京十月一日电 国庆大典评说:享受第一生产力

  中新社记者 尹丹丹

  一朵粉色的荷花一层层地慢慢开放,花瓣包着的莲座一边徐徐升起一边缓缓旋转。

  这是一辆在国庆大典上驶过天安门前的彩车。

  荷花造型并不稀罕,但过去彩车上的花朵从来不曾实现花瓣的盛开与莲座升起和旋转“三位一体”,因为技术上做不 到。如今,“所有的问题在高科技面前都迎刃而解。”北京首钢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陈向维说。他是这辆彩车的主要设计者之 一。

  据设计彩车的人们说,为了使参加新中国建国五十周年庆典游行的彩车显得绚丽多姿、壮观辉煌,他们借助最多的就 是各种高科技手段,比如第一次安装在彩车上的大屏幕显示器、最先进的新型照明产品无灯管霓虹灯。

  其实,何止这次国庆大典,科技知识、科技手段以及科技的各种物质表现形式,已成为当今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倚重 日深、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台式电脑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家中必备的电器,有些家庭甚至拥有了两台。在大街上、火车里、飞机上和办公 室中,拎着或用着手提电脑甚至掌上电脑的人也在一天天增多。

  E-mail、IP电话、远程教育、医疗网络,拉近了身处天南海北的人们的距离,使相距千里的亲朋好友、老师 、医生与学生、病人仿佛就在眼前。

  在北京街头,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位骑着普通甚至显得破旧自行车的人正停在路边打手机。

  从黑白到彩色,再到“镜面”、“纯平”、“超平”和“数字”,人们眼瞅着电视机的种类不断更新换代,而且更换 的速度越来越快。从录像机到VCD,再到DVD……

  对五十年前的老百姓来说,生活中还根本没有“高科技”这个词儿;即使是二十年前的普通居民,也会觉得那是件遥 远而高不可攀的事儿。如今,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再只是一句理论口号,中国人已经在天天使用科学技 术,日日享受着高科技;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科教兴国”也不仅仅是一项通过文字表达的国策,而是中国民众发自内 心的迫切需求,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了,已发展至“高科技”时代的科学与技术不仅彻底改变了无数普通人的生活,而且增强了 整个中国的综合实力。中国人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今天和未来国力的强弱与国家的兴衰成败。四十三 年前,为了壮大国家科技力量,赶超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制定了第一个时间跨度为十一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人 们提前完成了这份规划的主要任务,于是,原子能、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计算技术、喷气和火箭技术等一批新兴科学技 术领域在中国建立和发展起来,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也因此诞生。到“文革”之前,中国已开发出一批尖端技术,取得了以“ 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为代表的一批科技成果。

  “文革”结束后的一九七八年被人们称为“科学的春天”,因为在这一年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

  从那时起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间,中国成功发射了四十五颗卫星,其中返还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 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一九八一年成功地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成为继前苏联、美、法之后第四 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此外,还成功地完成了水下导弹发射;攻克了高温气冷堆、快子增殖反应堆等关键技术;实 现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五兆瓦低温核供应反应堆、大亚湾核电站投入使用;原子级操纵技术和原子级加工技术居 世界前列;在世界上首先培育成转基因杂交水稻;纳米电子学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研究获突破性进展;“银河-Ⅲ”百亿次计算 机研制成功;六千米自制水下机械人完成洋底调查任务;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疾苗、单克隆抗体技术用于临床治疗。

  上述成果使中国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已经达到或接近了 国际先进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业绩从精神上鼓舞了中国人,增强了国人对未来的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中国从一九九四年起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学院的世界与全球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五年来,中国国际竞 争力的排名已从第三十四位提高到第二十四位,而这一成绩的取得无疑与同期科技竞争力的提高密不可分。

  中国科技国际竞争力已由排名第二十三位升至了第十三位。

  今年八月份,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中国既要充分估量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的严峻挑战, 更要珍惜它带来的难得机遇。必须抓住机遇,正确驾驭新科技革命的趋势,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强 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中国人有理由相信,在被科学家称为“高科技时代”的二十一世纪,他们会感受和享用到更多令人惊叹的高科技,生 活将因此而变得更加舒适、方便和美好。(完)

  

相关专题:国庆大典即时报道

 
Back to Top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论坛 |
政治透析 | 经济观察 | 科教文苑 | 社会时尚 | 体育博览 | 娱乐放送 |
军事天地
| 两岸三地 | 神州掠影 | 华人世界 | 国际了望
中新社专稿选介 | 中新社图文专稿 | 中新社新闻图片 | 中新社影视产品 | 中新社经济信息

中国新闻社版权所有,所刊稿件务经授权